
安黎哲在纪念大会上致辞。他高度肯定了朱之悌院士的爱国情怀、学术品格、敬业精神和教育初心。他希望,广发师生学习、传承和发扬朱之悌精神,学习朱先生至诚报国、为民造福的爱国情怀,学习朱先生脚踏实地、不断创新的学术品格,学习朱先生孜孜以求、终身治学的敬业精神,学习朱先生言传身教、树木树人的教育初心,继续开拓进取,为学校和我国的林业科研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为朱之悌奖励基金获得者颁奖
大会对朱之悌奖励基金获得者予以表彰。北京林业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王君教授、中国林科院麻文俊博士、内蒙古蒙树生态建设集团田菊工程师荣获朱之悌奖励基金优秀青年科技奖。我校林木遗传育种学科2019级学生黄赛、李泓萱、夏宇飞、陈浩获得朱之悌奖励基金优秀研究生新生奖。

沈国舫院士回顾了与朱先生的同窗之情,介绍了他们共同学习、科研的点点滴滴,讲述了他们一起为国家林业事业发展并肩奋斗的峥嵘岁月。他勉励在场师生要不忘初心,加强学习,用实际行动投身到祖国林业发展的事业中去。朱之悌院士的亲属,同学、同事、弟子以及研究基地代表从不同角度追思了与朱先生曾经生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回顾了先生“培育新品种、改造大自然”的壮志情怀和艰苦实践,朱先生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不断探索的一生,令我们敬仰和学习的一生。
纪念大会播放了“参天一白杨”朱之悌院士纪念片,向与会嘉宾详细介绍了朱先生矢志报国、献身林业事业波澜壮阔的一生。视频链接:http://news.bjfu.edu.cn/spxw/323902.html

为林惠斌教授颁发捐赠证书
据悉,2017年,在内蒙古和盛生态育林有限公司、山东冠县民生园林造地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朱之悌奖励基金得以设立。林惠斌教授和他的家人共同向朱之悌奖励基金捐款10万元。
朱之悌(1929~2005),湖南长沙人。林木育种学家,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开创者之一。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4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获农学学士学位;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林学院,获副博士学位。为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毛白杨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林业部科技委委员、国家及林业部科技进步奖与发明奖评委、《林业科学》编委等。他长期围绕国家急需的短周期工业用材新品种展开研究,创造了同一树种研究连续3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佳绩,主要包括:首次对毛白杨优树采取分部位采样、保存以及利用的策略,开展了基因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研究,选育出一系列速生、优质的毛白杨绿化雄株和建筑材、胶合板材新品种;利用毛白杨天然2n花粉回交实现染色体部分替换和染色体加倍,成功地选育出一系列可短周期栽培的三倍体毛白杨,为解决中国北方造纸原料提供了优良品种;将幼化理论和组培快繁的思想巧妙应用于大田育苗之中,研究出毛白杨多圃配套系列育苗新技术,攻克了白杨无性繁殖材料幼化及大规模扩繁的世界性技术难题;提出“南桉北毛、黄河纸业”的三倍体毛白杨产业化构想,有力地推动了民族造纸木浆原料国产化进程。(A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