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理工承研的空间微生物检测模块在轨试验圆满成功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3-12-02
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张莹作为项目负责人承研的地外居留舱设施微生物防控技术试验项目——培养芯片,随神舟十六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于内蒙古额济纳旗东风着陆场。我校生命学院师生作为回收试验队队员前往着陆场,第一时间对下行样品进行了回收工作。
地外居留舱设施微生物检测模块是由北京理工大学采用新技术手段自主研发的一台在空间条件下对微生物实施在轨微流控检测和高通量培养的装置,包括微生物检测芯片和培养芯片,为后续持续性开展空间微生物研究奠定了扎实的载荷基础。检测模块装置于2022年10月31日随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两芯片于2023年5月10日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检测芯片随即被开展在轨实验取得圆满成功。培养芯片于9月8日至10月24日正式开启在轨科学实验,期间,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师生在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对实验进程进行了全程连续监控,在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的协助下进行了多次天地协同操作,获得了完整遥测实验数据,在轨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目前培养芯片已第一时间抵达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实验室,经初步鉴定芯片结构及其内部微生物状态完好,后续张莹课题组将利用其开展包括代谢、育种、生态、进化等全方面空间微生物学研究,预期将为空间微生物学和空间生物技术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张莹课题组从2015年起,在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及国家载人航天领域项目支持下,先后开展了包括空间微生物生态、检测、腐蚀、代谢等多项空间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前期采集并分析了中国空间站地面研制期间的总装测试厂房、产品及环境的微生物群落演变特征,为及时构建空间站研制期间的地面防控设施提供了依据,保障了空间站发射前舱内微生物满足医学指标要求。在空间站在轨飞行期间,全面分析了空间站在轨早期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演替特征及数量丰度,同时提出了空间站后续需要重点防控的区域及菌株。并研究了短期太空环境对微生物菌群腐蚀能力的影响,研发了多种空间微生物检测分析、清除洗消及高通量培养方法。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空间微生物领域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篇,以第一专利人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科研成果为制定中国空间站的微生物安全防控策略与构建防控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依据,获得空间站项目办及航技项目办开具的应用证明对其团队工作给予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