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安全帽,脚踩黢黑的洗煤水,他在煤矿工厂洗煤工作间里与工作人员正在热烈交流着……这样的工作场景似乎并不符合大众对于一名国际法学人的“设定”,但却是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龚向前教授的工作日常。
“作为一个国际法学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法治思维,深入实际,心怀天下苍生,真正了解事情的真相和本质,才能更加准确地运用法律维护公平正义。”2007年,龚向前作为清华大学法学院首位出站的博士后,来到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任教。2009年,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正式成立,龚向前从一位青年教师成长为法学教授,从一位“新北理工人”成长为北理工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的带头人、国际争端预防和解决研究院副院长。入职北理工14年来,龚向前与学院发展同频共振,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涉外法律人才作出重要贡献。
二十年如一日,沉淀“炼金”
“涉外法治虽然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领域,但同样需要 实事求是的‘土办法’ ,不能看了外文资料就自以为是。所以,我的治学理念深度融合了学校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学风。”龚向前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个别国家随意捏造事实,恶意甩锅和抹黑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龚向前在众多重要媒体平台上,及时发声,将国际法律知识融入字里行间,字字珠玑,对错误言论进行有力还击,同时撰写了10多份咨询报告,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提供了智力支持,充分展现了北理工法律人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法律工作者,更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开展法学研究的同时,龚向前将对学生的关心融入教书育人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与每一位同学的相遇,都是我的幸运所在, 我十分珍惜与同学们相教相长的机会 。”龚向前说道。谈及学生,龚向前如数家珍,曾经“厌学逃课”的小子成长为了知名律师、一个星期就写出来国家留学基金委高端人才项目计划的小姑娘已成为驻外工作的高端法治人才……回忆起与学生们在一起的一幕幕,他自豪感满满。
说起这个曾经逃课的学生,龚向前对他印象深刻是因为一次课堂的“失踪”。2014年秋季,这位课堂上积极与老师互动的学生引起了龚向前的注意。“他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很强,基本上一个知识点讲过了他就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是个很聪明的学生。”龚向前回忆道。但是,几个星期之后的一次随堂考试上,他竟然没有到场,而后的几天课上,他依旧缺席。龚向前十分着急,担心孩子的安危。经过询问他的室友才得知,这几天他一直都在网吧打游戏。虽说担忧的心情减了半,但是对于学生的“网瘾”问题,龚向前还是担心不已。而后,在不断地与他的沟通中,龚向前循循善诱,最终他以优秀的成绩顺利毕业,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
“在与他父母的交流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天下父母心,以及作为教师的一份 沉甸甸的责任 !”来到北理工后,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龚向前曾先后两次以访问****身份赴英国邓迪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依然承担着人才培养工作,丝毫没有懈怠,即使有时差,也会随时回复学生的问题。“有一次,我有一件紧急的事情,北京时间中午十二点我着急联系龚老师,而我忽略了那时候是老师所在的时区的午夜。但令我十分惊讶的是,老师第一时间回复了我,耐心细致的给我讲解。”学生张萌说道。
以“土办法”治学,教学相长
蔡伊蝶是龚向前印象最为深刻的学生之一,她在读研期间,对英文原著的研究可谓“如痴如醉”,现已成长为驻外工作的高端法治人才。正是源于这样的教学理念,蔡伊蝶才得以积累扎实的法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才能够发表第一篇英文论文,才能够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发布项目征集通知时,就迅速将计划书写好并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首批高端国际化法治人才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