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it.edu.cn/mediaDir/images/content/2020-03/20200331063754696907.jpg)
中药方剂中的十方九草中的“草”指的就是传统中药甘草,又称国老,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又用以调和诸药。其中,甘草三萜是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如甘草酸及其衍生物等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炎症等多种生理活性同时又不抑制人体免疫系统,是肝脏炎症治疗中的抗炎症药物代表。当前,在湖北抗击新冠肺炎治疗中使用的甘草酸二胺组合维生素C发挥了积极作用。李春教授课题组前期开创性地利用微生物合成植物甘草中主要三萜类化合物的系列研究(单葡萄醛酸基甘草次酸Chem Eng Sci 2014;β-香树脂醇AIChE Journal 2015;角鲨烯Chem Eng Sci 2016A和2016B;α-香树脂醇ACS Synthetic Biology 2018;甘草次酸Metabolic Engineering 2018;催化关键酶J Biological Chem 2018和J Physical Chem Lett 2018;甘草次酸衍生物J Agric Food Chem 2019和Critical Rev in Biotechnol 2019;甘草稀有三萜ACS Catalysis 2020),有望解决目前挖根提酸、破坏植被与生态的不可持续的获取方式(研究过程见下图)。然而,甘草中还存在一些含量极低、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稀有三萜化合物包括甘草次醇、甘草次醛以及甘草次醇的同分异构体等。它们除了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外,这些稀有三萜分子骨架上的羟基、醛基等功能基团的存在为对其进一步修饰,从而获得结构更加多样、功能更加丰富的新型衍生物提供了可能。但这些稀有三萜在甘草根中含量极低以及复杂的分子结构,导致这类化合物难以直接提取或化学合成制备。
![](http://www.bit.edu.cn/mediaDir/images/content/2020-03/20200331063848964076.jpg)
本文利用甘草中合成甘草次酸的P450单加氧酶CYP72A63基于同源建模与分子对接等技术进行辅助理性设计,重塑其活性口袋以控制对于不同中间产物的契合度。通过提高甘草次醇的契合度实现了甘草次酸特异性合成,通过降低甘草次醇的契合度防止了其进一步氧化实现了甘草次醇的特异性合成。通过控制C-29和C-30相对于血红素铁的相对位置,实现了对底物C-29的特异性氧化,进一步通过CPR的匹配优化首次实现了甘草次醛类中间产物的特异性合成。同时利用酿酒酵母的体内验证方式解决了突变体体外试验难以进行的问题。
论文详情: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atal.0c0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