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理工在空气综合净化方面取得新的研究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8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王博教授和马小杰助理教授团队在空气综合净化方面取得新的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Metal-organic frameworks with photocatalytic bactericidal activity for integrated air cleaning》为题发表在综合类顶级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0218-9
  空气净化器是针对雾霾天气最常用的空气清新设备。目前市场上的空气净化装置大多数都是依赖具有一定致密性和厚度的纤维网状滤芯,这些过滤器展现出优异的PM的捕获效率,但不能实现对有害微生物的杀灭作用。随着细菌、真菌、病毒等在过滤膜上不断繁殖滋生,过滤器的使用寿命会大大降低,还不可避免地给室内空气带来二次污染。
  传统的空气消毒技术,包括化学消毒剂和紫外线照射杀菌,存在能耗较高、细菌易产生耐药性或引发臭氧污染等缺点。非均相光催化因其可以产生活性氧(ROS)来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而成为一种新兴的绿色环保杀菌方法。然而,在高空气流速、PM和VOC等其他污染物共存的情况下,其杀菌效率也是很有限的。因此开发一种既能滤除PM颗粒又能杀菌的绿色环保综合式空气净化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
  该研究团队结合前期的研究工作制备了一系列具有光催化活性的MOFs,筛选了具有超高光催化杀菌活性的ZIF-8,实现对水体中大肠杆菌的高效杀灭,杀菌率大于99.9999%。然后利用热压法设计合成了新型的高效综合空气过滤器(MOFilter),PM微粒捕获效率能达到98%以上,同时还可以杀灭空气中99.99%的细菌。机理研究发现,ZIF-8在太阳光催化作用下光生电子产生于LMCT,并且可以有效的活化O2形成?O2和H2O2,其可以使空气中的致病细菌氧化致死。
  

图1 用于空气综合净化和个人防护的示意图
  作者首先对比了一系列具有光催化活性的MOFs,实验结果表明,ZIF-8在模拟太阳光照射2 h之后,其对大肠杆菌的杀灭效率大于99.9999%。通过ICP-MS和光催化杀菌实验验证了ZIF-8优异的杀菌性能主要来自于光催化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而不是释放的Zn2+的杀菌作用。同时与传统光催化杀菌半导体做了对比,ZIF-8光催化杀菌效果和速率都高于ZnO和TiO2

图2 ZIF-8光催化杀菌性质
  在光催化杀菌机理方面,通过UV-vis,M-S和VB-XPS确定了材料的能带结构,从理论上预测了可以产生?O2,但不能产生?OH。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通过一些常规的表征手段,比如EPR、紫外吸收、荧光光谱等方法检测了材料在光照条件下产生的自由基,其结果与理论预测一致。自由基的捕获实验证明光催化过程中产生的?O2和H2O2起了主要的杀菌作用。通过测试材料在77k下不同气氛条件下的固体EPR证明了光生电子是由配体转移到金属(LMCT),然后活化空气中的氧生成?O2–以及相关的H2O2

图3 ZIF-8的能带结构和光催化杀菌机制
  为了让模拟真实的使用环境,作者合成了基于ZIF-8的MOFilter(单载量约为0.15 mg cm-2),且能实现大面积制备。并用于滤除PM颗粒和光催化杀菌。实验结果表明,MOFilter对PM滤除率高达98%。同时经模拟太阳光照射30 min,MOFilter的空气杀菌率大于99.99%。把使用过的MOFilter随机剪裁出5片,并用液体培养基培养20 h,没有观察到细菌的恢复生长,这进一步说明MOFilter真正实现了光催化杀菌。更重要的是,在细菌初始浓度为105 CFU mL-1的条件下,该MOFilter连续使用5次,其杀菌率均可以保持在99%以上,这也为该材料实现商品化奠定了基础。

图4 MOFilter的表征及空气综合净化性质
  为了实现个人防护功能,作者开发了一款基于MOFilter的个人防护用品(MOFilter口罩)。通过喷洒微生物气溶胶模拟真实使用场景,然后分别检测MOFilter口罩三层的细菌存活率,光照30min,MOFilter口罩三层均没有细菌存活。同时和商用的N95口罩做了对比,相同条件下,商用口罩残留大量的活菌。在此实验结果基础之上,作者也将ZIF-8热压在真丝布上,用于加工制备自清洁衣物。这项研究成果在个人防护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前景。

图5 MOFilter口罩的个人防护性质
  该研究工作为多孔光催化抗菌材料的开发提供了借鉴,也为这些材料在空气综合净化方面的应用打开了大门。
  
附作者简介:

  王博,1982年生于陕西。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学部委员, 教授。国家****领军人才,国家****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北京青年五四奖章”。现任国际IZA学会MOF Commission常务理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快报、中国化学学报和Scientific Reports 等杂志编委。2004年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06年于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化学材料学硕士学位,2008年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化学材料学博士学位。
  王博教授立足新型金属有机框架(MOF)、配位聚合物薄膜材料(MOFilter),面向重大国家需求,在污染治理、绿色储能、能源气体生产与储存等领域取得了系列科研成果。主持解XX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课题、北京市新材料重大专项、973课题等科研项目。 已在Nature 、 Science 、 JACS 、 Angew.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60余篇论文,论文SCI他引超过8000次,单篇最高他引1800次。已经获批美国专利6项,获批中国发明专利3项。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的认可和关注,被国际专业期刊多次评述报道。空气滤膜技术已经与相关企业合作,实现规模化生产。

相关话题/材料 化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Yoshiharu Nishiyama教授应邀到北理工材料学院作学术报告
    5月15日上午,应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北京市纤维素及其衍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邀请,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YoshiharuNishiyama教授访问材料学院,并作题目为“FundamentalAspectsofNanocelluloseforMaterialandProcessDesign”的学术报告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8
  • 《自然通讯》刘波博士应邀到北理工材料学院进行学术交流
    应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物理化学系和纳米光子学与超精密光电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邀请,《自然通讯》刘波博士来我校材料学院进行学术访问。5月9日下午在研究生教学楼207进行了题为“PublishinginNatureCommunications”的学术报告,材料学院副院长张加涛、陈棋教授、钟海政教授,光电学院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8
  • 高性能结构材料瓶颈技术研讨会在北理工举办
    5月12日,“交叉科学论坛”(2019年第6期)暨高性能结构材料瓶颈技术研讨会在求是楼426会议室成功举办。受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王俊升教授的邀请,上海交通大学李建国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宏伟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虎教授和赵新青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姜风春教授、中科院金属所杨院生研究员、清华大学熊守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8
  • 北理工材料学院举办第十六届研究生学术论坛
    5月8日,北理工材料学院第十六届研究生学术论坛于中关村校区七号楼报告厅开幕。材料学院副院长吴川出席开幕式,材料学院各学科方向教师,ACS出版部同行评议亚洲区资深运营经理韩美娇博士以及材料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论坛开幕。  为充分发挥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8
  •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曾桥石研究员应邀来北理工材料学院进行学术交流
    4月17日,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曾桥石博士应材料学院薛云飞副教授邀请来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冲击环境材料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访问,并作学术报告。  在报告之前,薛云飞副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曾桥石博士的学术背景、研究方向以及近些年在科研创新方面取得的系列成果,并勉励大家学习他的科研精神。  曾桥石博士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8
  • 北理工在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日前,北理工陈人杰教授课题组设计研制了一系列新结构组成、具有优良性能的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并从电解质材料角度深入论述了未来不同钠离子电池体系研究的技术方向,在普鲁士蓝及其类似物正极材料、金属硫化物/硒化物材料、羟基氧化物负极材料等方面取得了创新突破。  上述成果均建立在团队多年针对钠离子电池深入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8
  •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报道北理工材料学科
    3月21日,《Nature》在其Spotlight栏目报道了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并对北理工在高熵合金为代表的毁伤与防护、含能、纳米新能源、二次电池、阻燃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我校“5+3”学科群中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面向国家对新材料的重大需求,致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8
  • 清华大学青年伍晖副教授、瑞典皇家工学院研究员陈攀博士应邀到材料学院作学术报告
    3月9日,应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北京市纤维素及其衍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邀请,清华大学材料学院青年****伍晖副教授、瑞典皇家工学院瓦伦堡木材科学中心研究员陈攀博士访问材料学院,并分别作了题目为“纳米纤维的宏量制备与应用”与“天然纤维素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学术报告。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党委书记张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8
  • 北理工张加涛团队在半导体纳米晶材料器件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由形貌、尺寸调控引起的量子尺寸效应、限域效应成为纳米材料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开始了对物质在纳米尺度上的新认识,尤其是半导体纳米晶材料。随着光电、信息以及新能源应用的特征尺寸不断减小,器件应用已对半导体纳米晶材料的微纳结构、异质界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尺寸、形貌等引起物理/化学性质调控的同时,其杂质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8
  • 北理工杨国昱教授团队在化学类顶级国际期刊《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发表封面文章
    金属氧合团簇因其具有奇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已经成为构造新型分子基功能材料的重要无机构筑单元。其中,以具有磁学及光学等优异性能的稀土氧合团簇为构筑单元的研究引起了化学家与材料学家的广泛关注和兴趣。  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原子分子簇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杨国昱教授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氧合团簇的设计合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