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it.edu.cn/mediaDir/images/content/2019-12/20191211091221476672.png)
全国首届智能科技法治青年****论坛于12月7日在北京理工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共同发起,旨在打造跨领域、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对话与创新平台。首届论坛由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智能科技风险法律防控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智能科技法律研究中心承办。智能科技法学界诸多青年****向论坛提交论文,科研院所、政策主管与司法部门、科技平台企业近百名专家****共聚一堂,本届论坛得到《现代法学》《西南政法大学学报》《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法学论坛》《中国法律评论》《月旦法学》《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央党校学报》、京东法律研究院、上海人民出版社、法治周末报社、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人文社科和法学领域具有影响力的权威和CSSCI学术期刊媒体、研究单位支持。
论坛开幕式上,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李寿平教授,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副院长李娜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吉豫副教授分别致辞。北理工法学院党委书记张瑜出席、副院长于兆波教授主持论坛。
![](http://www.bit.edu.cn/mediaDir/images/content/2019-12/20191211091308679871.jpg)
李寿平对与会专家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在致辞中讲到,全国首届智能科技法学青年****高端论坛在北京理工大学召开,对于工信部智能科技风险法律防控重点实验室和北理智能科技法学学科的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智能科技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风险越来越“新”和越来越“险”,尽管智能科技对人类的影响是颠覆性的,但要科学、客观地看待智能科技的发展及其影响,法律人应该有着敏锐的时代担当,积极回应智能科技发展对于现行法律制度和法治的挑战,提升学科的交叉融合。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副院长李娜在致辞中表示,非常高兴能够来到北京理工大学参加论坛活动,感谢活动筹办各方共同为青年****搭建了这样一个研究对话的平台,本次论坛抓住历史大机遇,必将绽放出绚烂的学术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吉豫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通过对“智能”“科技”“法治”“青年”“****”五个关键词的解读,号召广大法学界的青年****立足时代,认真思考,潜心研究。
![](http://www.bit.edu.cn/mediaDir/images/content/2019-12/20191211091333685964.jpg)
工信部智能科技风险法律防控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齐延平主持论坛第二阶段环节,并介绍了2020年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和工信部智能科技风险法律防控重点实验室将共同举办博士生论坛的相关情况,并期待各项学术活动能够成为青年学人共同的学术家园。
![](http://www.bit.edu.cn/mediaDir/images/content/2019-12/20191211091527109154.jpg)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主编马长山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民商环境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叶林教授,广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田绘和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王延川教授分别为论坛带来主题演讲。
本次论坛的聚焦无人系统、算法、人工智能的法律问题;网络空间与区块链解读与治理;大数据法律规制的理论与应用三个议题,北理工法学院教授杨成铭在总结发言中对本次论坛提出三点观察,三点展望。
本次论坛议题前沿,形式新颖、学术支持平台权威、参与者学科融合多业互动,得到与会****高度评价,在智能科技法专业领域的青年****中引起了较大反响,充分展现了北理工法学院在“科技+法律”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发展方面的成果,展示了智能科技风险法律防控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发挥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