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薛少华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18


薛少华
出生日期:1985年6月
所在学科:教育学/科学技术哲学
职称:讲师
联系电话:
E-mail:xueshaohua@bit.edu.cn
办公地址: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中教1308/丹枫615

学习经历
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哈佛大学联合培养)
工作经历
2015年至今,北京理工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科研方向
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哲学、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机器人伦理学、affordance理论
代表性学术成果
著作:
《机器人伦理学》,译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即出。
《知觉与行动:从哲学概念到机器实现》,独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即出。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合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即出。
《认知科学对哲学的挑战》,合著,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科学出版社,2018,即出。
《中国公民素质教育读本—脑科学》,独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
《中国公民素质教育读本—人工智能》,独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
《新科技知识干部读本》,合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
论文:
“作为虚拟自我的真实自我如何可能”,《自然辩证法通讯》,2017 (6) :8-15.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18年第3期全文转载,同时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3期转载。
“机器或具有意识”,《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2.16.
“Affordance为何不能被定义为一种感觉运动模式”,《自然辩证法研究》,第31卷第2期,2015.2。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15年第5期全文转载。
“生态心理学概念为何具有现象学特征”,《自然辩证法通讯》,第37卷第1期,2015.2。
“作为一种概率知觉模式的Affordance——对Affordance图灵机模型的反驳”,《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5年第3期,2015.6。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15年第8期全文转载。
承担科研情况
2018年至今,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人机智能融合中的知觉与行动哲学实验研究”,在研中。
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中央高校基础科研经费项目“虚拟现实中的视觉与行动认知研究”,已结项。
2012年9月至今2017年12月,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认知科学对当代哲学的挑战——心灵与认知哲学重大理论问题研究,主持人为刘晓力教授(项目编号:11&ZD187),子课题负责人,已结项。


相关话题/北京理工大学 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