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王博

北京理工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7-20





姓名:王博
性别:
出生年月:1982年10月
职务职称:教授
联系电话:010-68918086
传真:010-68918086
电子邮件:bowang@bit.edu.cn
主要经历:
王博(BoWang),男,1982年10月生于陕西宝鸡。2004年7月于北京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6年1月于美国密歇根大学(UofM)获化学材料学硕士学位。2008年12月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获化学博士学位,师从OmarM.Yaghi教授。先后供职于美国加州大学、德国巴斯夫(BASF)公司、美国PDITechnology公司,历任高级研究助理(ResearchAssociateSupervisor)、高级科学家(SeniorScientist)、材料研发部门经理(ResearchManager)等职。
研究方向:
新型功能多孔材料(MOFs)的设计与合成;储氢储能新材料;新型捕碳材料;绿色催化剂研究。
承担课题:
北京理工大学杰出中青年教师基金1项
重大科技项目培育计划1项
主要成果:
王博博士长期致力于纳米多孔材料在能源储存和碳捕捉应用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在功能材料设计研发、气体吸附和分离、可再生/可替代能源贮存等前沿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王博博士曾获北京大学校长基金奖励,并在宝洁公司(P&G)全球研发中心任助理研究员。曾与世界最大的化工集团德国巴斯夫公司(BASF)在美国加州联合创立了研发中心,并担任绿色催化项目主管。由于在新型纳米多孔材料与碳捕捉领域的杰出贡献,2009年王博博士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聘为高级研究员,并从2009年7月起担任美国PDITechnology公司的高级科学家、材料研发主管。王博博士是英国皇家化学会“2008年度十大前沿化学技术”和“中国教育部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曾在Nature(1篇),Science(2篇),JACS,PNAS等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论文的总引用次数已接近1000次。其研究成果和创新性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肯定。同时,王博博士共获得7项国际发明专利,已有两项实现了初步工业化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此外,关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二氧化碳选择性捕捉与能源储存的研究成果先后被英国BBC,美国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加拿大CBC新闻,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几十家国际媒体报道,并被美国Wired杂志评为十大绿色科学技术。由于成绩突出,曾被遴选为美国全国研讨会(GSSPC)的执行委员会成员,并多次组织纳米技术在可替代能源及全球气候变暖领域应用的大型国际研讨会。









相关话题/导师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