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年月1951.6
职称教授、博导
是否博导是是否硕导是
所在院系环境与能源系
联系电话010-68912508
E-mailwufeng863@bit.edu.cn
研究方向绿色电池与相关功能材料、应用化学与环境材料;
社会兼职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国家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准入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部科研诚信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973计划“新型二次电池及相关能源材料的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新材料产业战略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专业顾问等。
个人概况吴锋教授长期从事新能源材料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863、973、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防预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4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7篇,EI收录论文176篇,主编出版学术著作2部,参编多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二等奖7项,先后获得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联合颁发的863计划重大贡献一等奖和国家科技部授予的863计划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称号。主持了国家863重大项目“镍氢电池生产关键技术和成果转化”与“镍氢电池产业化开发”;发明了含锂储氢合金和制备方法,解决了含锂储氢合金高温熔炼工艺中锂易挥发的难题,使其规模化生产得以实现,打破了美、日在储氢合金方面的专利垄断;主持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镍氢电池中试基地和第一条圆柱型镍氢电池自动化生产示范线,实现了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根据国家电动汽车发展的重大需求,基于镍氢电池的电极快速反应机制,设计出新型薄层电极结构,发明了材料表面电催化修饰方法,解决了高功率使用条件下的电池发热、气胀等难题,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功率镍氢动力电池。为东风、长安等8家汽车公司150余辆混合动力汽车提供了配套电池组,通过单车10万公里运行考核。相关成果于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了973计划“绿色二次电池新体系相关基础研究”项目,提出采用轻元素多电子反应体系实现电池能量密度跨越式提升的创新思路,针对轻元素化合物多电子反应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系统研究了多电子反应机制、电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及实现多电子反应的技术途径,发展了金属硼化物、硅复合材料、硫复合材料等具有多电子反应特征的电极新材料,攻克了高能电极材料与功能电解液的适配性难题。2009年再次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973计划“新型二次电池及相关能源材料的基础研究”项目,2010年基于多电子反应理论研制出能量密度达378Wh/Kg的高比能二次电池,为构建新型高比能电池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针对高能量与高功率锂离子电池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温度适应性问题,揭示了电池在临界状态下自激发的可逆保护机制,提出了多角度、系统提高电池安全性的思路,发明了热关闭隔膜、具有阻燃性和电化学兼容性的电解质体系和热稳定性良好的电极材料;采用咪唑啉酮类离子液体作为电解液功能添加剂,显著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温度适应性。安全保护材料技术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功能性电解液技术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锂离子电池新型安全保护材料与技术”于2008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锂二次电池用功能性电解液”2009年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发明一等奖。先后被评为北京理工大学师德标兵、国防科工委高校优秀教师;;曾获首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创业奖和201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并先后被中科院化学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聘为兼职教授。主持创建了北京理工大学二次电池与相关材料设计、制备、评价与应用一体化的创新研究平台,是学校“绿色化学电源体系研究与应用”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已培养40名博士和39名硕士,其中多人已成为我国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技术骨干。
(审核人:杨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