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羡林与东西方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在校召开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档案馆原馆长、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毛福民,北京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民盟北京市统战理论研究会会长宋慰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原主任、研究员,季羡林先生的内侄彭红,民盟大兴区工委主委李光熙,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季羡林先生的学生王树英,中央档案馆原司长、季羡林先生的学生梁志刚,《红旗画刊》原总编辑助理殷昭俐,学校副校长田忠利,学校新闻出版学院党委书记高杨文,统战部副部长鞠华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学校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新闻出版学院教授叶新主持。

田忠利致辞
田忠利在致辞中指出,学校相继成立了季羡林读书会北印分会和季羡林研究会筹委会,在季羡林作品阅读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表示,此次研讨会的举行,是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季羡林与东西方文化传播研究、助推学校文化建设,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宋慰祖致辞
宋慰祖在致辞中回顾了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成就,在缅怀先生的同时,强调了其作为民盟盟员贡献出的重要力量。宋慰祖表示,季羡林先生一生爱国奉献的崇高精神、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和襟怀坦荡的高贵品质,是季老一代民盟前辈留给民盟组织的宝贵精神财富。

毛福民讲话
毛福民结合自己当年在北大的求学经历,分别从和季先生的一次攀谈经历、季先生佩服的人、季先生回忆母亲的一篇散文和他教过的学生四个角度,向大家展示了一个较为全面、真实的季羡林。同时,他指出,继承季先生的学问重要,继承并发扬其精神更为重要。

季羡林与东西方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在校召开
彭红,李光熙,王树英,梁志刚,殷昭利,季羡林读书会会长、国华羡林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佩芬,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亚丽,山东省临清市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吕守贤,民盟大兴区工委副主委、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副教授邓俊英,北京印刷学院教授张文红、叶新、王京山,国华羡林文化有限公司编辑王进花,以及北京印刷学院的研究生代表等,围绕季羡林比较文学和印度学学术思想及其成就,季羡林在语言学、佛教史、文化交流史、翻译学、东西方文化关系等方面的学术思想及其成就,季羡林的散文写作风格,“季学”学术研究体系建设,季羡林作品出版及IP开发,回忆季羡林先生生平、探索他的人生道路等议题,进行了一场“季学”研究的学术盛宴。
这是一次“范围虽小、专家级别高,人数虽少、参与层次广,时间虽短、收获大”的“季学”研讨会,“季学”研究方兴未艾,“季学共同体”的成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