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为了适应我国培养科技史专门人才的需要,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技史学会第一届理事长、当时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钱临照院士倡议并经中科院教育局批准,成立了中国科技大学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由钱临照兼任室主任。研究室以培养科学史专业研究生为主,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招收博士研究生,具有物理学史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物理学史、天文学史、生物学史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科学技术史被国家确定为一级学科。1999年,为了适应中国科技大学学科发展的需要和满足国家对科技史高级人才的需求,在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等单位基础上成立了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由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兼任系主任,著名科学史家席泽宗院士兼任系名誉主任。本学科点目前有教授5名,副教授3名,兼职教授10余名,在校硕士生和博士生(包括1名留学博士生)40多名。
经教育部组织专家审核,2002年元月,本系科学技术史专业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这是我国科技史学科迄今唯一的重点学科点。
20年来,科技史专业在研究生教学中一直按一级学科设置课程,开设了近20门研究生专业课,与全国高校同类学科相比,所开设的课程比较全面、系统,也很有特色。该专业迄今已培养博士20多名、硕士80多名、高级访问学者和骨干教师进修生20多名,培养研究生的数量及质量在全国高校同类学科中名列前茅。
本学科自建立以来,师生共发表研究论文300多篇,出版著作26种,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多项,获省部级奖10多项,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影响的科研成果。
本学科在对中国和西方科学技术史进行传统研究的基础上,突出了三个方面的特色:
其一是文献资料与实验研究相结合。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大量的科技成就,运用模拟实验手段和现代检测技术对之进行分析验证,鉴定其科学性,既有学术价值,也有现实意义。在这方面,本学科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如:秋石方模拟实验研究,纠正了国际科学史界关于中国古代性激素说的错误:泥活字印刷模拟实验研究,否定了西方人关于中国古代泥活字不能印刷的猜疑:中国古代漏刻计时技术精度模拟实验研究,充分证实了中国古代时间计量的高度精确性:中国古代天文仪器系列复原研究,再现了古代一系列天文仪器的科技原理及其结构:中国古代饾版彩色印刷工艺模拟实验研究,再现了代表我国传统雕版彩印最高水平的饾版印刷工艺。
其二是注重古为今用。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科技文化,有许多东西经过研究整理后可为现代社会发展服务。在这方面,本学科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如长江和淮河流域旱涝灾害史料及其规律研究、中国古代对人和动物生理节律的形成及其规律的认识和应用、中医望诊史及望诊诊断规律研究、中国传统造纸印刷工艺调查实验研究等课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受到了社会有关方面和学术界的重视。
其三是注重传统科学思想研究。中国古代有许多重要的科学思想,对之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本学科所作的《道藏》科技史料和道家科学思想研究、墨家科学成就及科学思想研究、五行说科学思想价值研究、朱载堉十二平均律研究和中朝天文学交流史研究等即属于这类研究,这些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好评。
与国内高校同类学科相比,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学科经过20年的独立发展,已形成了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教学和科研力量都比较强,并且以中国科技大学齐全的理科背景和先进的仪器设备为依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今后,该学科将不断引进国内外杰出人才,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招收留学生,把该学科建成国内外著名的科技史高级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