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胡凤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4-24


姓名
胡凤


职称
博士后研究员(联合培养)

电话
+86-

邮件
hf2005@ustc.edu.cn

所属单位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主要专业方向
近现代文化传播史、近代区域史

个人信息:
胡凤,女,安徽省亳州市人,博士后研究员,安徽省社会科学研究系列副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从事近现代文化传播史、近代区域史研究,具体聚焦抗战时期的教育、宣传以及近现代科学思想的传播。自2018年入站以来,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一项,主持完成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一项,安徽省社科联项目一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篇,参与撰写著作两部。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2001.09-2005.07:安徽大学 新闻学 学士
2005.09-2088.07:安徽大学 近现代新闻史方向 新闻学 硕士
2014.09-2017.07:安徽大学 历史系 近现代史方向 博士
2018.10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博士后研究员

入站以来的课题与奖项:
1.主持第65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一项;
2.主持2019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一项;
3.主持2019年安徽省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
4.主持2018年安徽省社科联项目优秀结项;
5.执笔参与国家科基金一般项目两项;
6.执笔参与安徽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
7.参与撰写的《微博舆论与公众情绪互动研究》获安徽省社科奖三等奖。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
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4系(230026)

办公电话:
北区融合楼117

办公电话:


电子邮箱:
hf2005@ustc.edu.cn

入站以来发表的期刊论文
1.《科学图书社与清季民初的新书新刊传播(1903—1919)》,《安徽史学》,CSSCI,2019年第3期;
2.《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才培养:以“青记”为中心的考察》,《现代传播》,CSSCI,2019年第8期;
3.《从健全职业到服务抗战:抗战语境下新闻记者自我教育的转向——以上海“记者座谈”为中心》,《安徽大学学报》,CSSCI,2019年第12期;
4.《学术理性的坚守:新闻传播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省思》,《研究生教育研究》,CSSCI (扩展),2019年第5期
5.《全息媒体视域下媒介融合路径的探索性研究》,《声屏世界》,2019年第9期;
6.《全息媒体建设的着力点》,《安徽日报·理论版》,2019年2月12日;
7.《中国新闻学会与抗战后期的中国新闻教育》,《青年记者》,2018年12期;
8.《新闻团体与早期中国新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传媒观察》,2018年第6期。

入站以来主持的项目信息
1.主持第65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抗战时期中国新闻教育政治化趋向及其建构路径研究”(项目号2019M652217)
2.主持2019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下安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研究(项目号:AHSKQ2019D077);
3.主持2019年安徽省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安徽出版企业走出去模式与战略研究”(项目号:2019B317)


相关话题/人文 中国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