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电话:
邮箱: hjyao@ustc.edu.cn
个人主页: http://yaolab.ustc.edu.cn
科研领域: (1)地震波成像,地震面波和背景噪声层析成像;(2)地壳浅层及岩石圈结构与形变;(3)大地震破裂过程;(4)台阵方法研究及应用;(5)地球物理反演,压缩感知方法
个人简介
姚华建,1979年出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副院长兼校学位办公室主任,科技部蒙城国家地球物理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常务副站长,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2001年及2004年分别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和硕士学位,2009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物理博士学位,2009-2011年间在麻省理工学院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Scripps海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获得Green Scholarship,2012年正式回国工作。2012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首批“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20年获得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主要从事地震波成像、岩石圈结构与变形、大地震破裂过程、地震台阵技术、地球物理联合反演等领域的研究,在背景噪声成像、青藏高原结构及形变、川滇地区多尺度公共速度模型构建、俯冲带大地震破裂规律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研究成果。现已发表100余篇学术论文,包括PNAS、Nature Geoscience、JGR、GRL、GJI、PEPI等多篇论文,SCI引用2500多次,3篇论文为SCI高被引论文。2014-2018年担任《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副主编, 2018年起担任《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editor, 并担任《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地震学报》和《Earth and Planet Physics》期刊的编委。 担任Science,Nature Geoscience等20多个学术期刊以及中国、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项目评审人。2013-2017年被教育部聘为高等学校地球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2018年起担任地球物理教指委委员,2017年起担任中国地震局第八届科技委委员。目前是中国地震学会青年科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地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等多个专委会委员,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及地震预测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课题&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 “地震学”(2013-2015年)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用台阵方法研究大地震的破裂过程”(2014-2017年)
3. 中国科大创新团队培育基金 “青藏高原岩石圈形变及动力学过程”(2014-2016年)
4. 地震行业专项 “利用大容量气枪震源研究天山地区多尺度介质变化及其机理”-“台阵技术方法”(2015-2017)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华北地区三维精细地壳速度模型的构建及强地面运动特征的研究”(2016-2019)
6. 中国地震局川滇实验场专项课题“云南及越南北部地壳结构及方位各向异性特征研究”(2016-2017)
7. 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青藏高原主碰撞带岩石圈精细结构与深部过程”子任务“冈底斯成矿带地壳结构的地震噪声成像研究”(2016-2020)
8. 中国自然基金委“陆地地壳结构探测的气枪震源技术及其应用”重大项目课题“地壳的高分辨率成像与孕震构造背景”(2018-2022)
9.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学实验场专项课题“川滇地区公共速度模型构建”(2017-2018)
10.中国地震局地震科学实验场专项课题“川滇地区三维公共速度模型构建与评价”(2018-2019)
11.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基于断层带行为监测的地球物理成像与地震物理过程研究”,课题“断层带深浅部精细结构探测与方法研究” (2019-2021)
教学课程
2016起,年春季学期:地球科学概论野外实习
2015起,秋季学期:地球科学前沿讲座
2014 春季学期:地球物理进展:青藏高原的结构与动力学演化(seminar)
2013起,秋季学期:地球物理反演(英文授课)
2013.9-2014.6:科学与社会(本科生课程)
2013 夏季小学期:地球系统概论(讲授一次课程,4节课)
2013 春季学期: Frontiers in Geophysics: Seismic Imaging (英文授课及讨论)
2012 秋季学期: Advancing Forum in Geosciences: Structure and Dynamic Evolution of the Earth (中文授课,英文文献阅读及讨论)
学习经历
2004/09-2009/05,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大气与行星科学系,地球物理学博士(导师:Robert D. van der Hilst)
2001/09-2004/0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学硕士 (导师:徐果明教授)
1996/09-2001/0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地球物理学学士(导师:徐果明教授)
工作经历
2019/07-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兼校学位办公室主任
2014/10-2019/0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
2012/07-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
2010/08-2012/06,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Scripps海洋研究所,Green Scholar 博士后
2009/06-2010/07,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大气与行星科学系,博士后
荣誉奖项
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20)
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个人排名:4/8)(2020)
Earthand Planetary Physics 期刊优秀编委(2020)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个人排名:6/15)(2017)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一等奖(个人排名:6/15)(2016)
Young Faculty Career Award (中国科大海外校友基金会)(2016)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in Reviewing, Earth Planet. Sci. Lett. (2015)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优秀编委(2014, 2015,2017)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J.Geophys.Res.-Solid Earth优秀审稿人(20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2)
Green Scholarship, 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 UCSD(2010 – 2012年)
安徽省品学兼优毕业生(2004年,硕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毕业生(2004年,硕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毕业生(2001年,本科)
发表文章
所有发表论文:http://yaolab.ustc.edu.cn/publication.php
代表性论文 (*学生,#通信作者):
Yao, H., van der Hilst R.D., and de Hoop, M.V., 2006. Surface-wave array tomography in SE Tibet from ambient seismic noise and two-station analysis : I - Phase velocity maps. Geophys.J. Int., Vol. 166(2), 732-744
Yao, H., Beghein, C., and Van der Hilst, R.D., 2008. Surface-wave array tomography in SE Tibet from ambient seismic noise and two-station analysis: II - Crustal and upper mantle structure. Geophys.J. Int., 173 (1), 205-219
Yao, H. and Van der Hilst, R.D., 2009. Analysis of ambient noise energy distribution and phase velocity bias in ambient noise tomography, with application to SE Tibet, Geophys.J. Int., 179(2),1113-1132
Yao H., van der Hilst, R.D., Montagner, J.-P., 2010. Heterogeneity and anisotropy of the lithosphere of SE Tibet from surface wave array tomography, J. Geophys. Res., 115, B12307, doi:10.1029/2009JB007142
Yao, H., Gouedard, P., McGuire, J., Collins, J. and van der Hilst, R.D., 2011.Structure of young East Pacific Rise lithosphere from ambient nois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fundamental- and higher-mode Scholte-Rayleigh waves, Comptes Rendues Geoscience, 343,571–583,doi:10.1016/j.crte.2011.04.004
Yao, H., Gerstoft, P., Shearer, P., Mecklenbrauker, C., 2011. Compressive sensing of the Tohoku-Oki Mw 9.0 Earthquake: Frequency-dependent rupture modes, Geophys. Res. Lett., 38(20), L20310,doi:10.1029/2011GL049223
Yao, H., Shearer, P., Gerstoft, P., 2012. Subevent location and rupture imaging using iterative back-projection for the 2011 Tohoku Mw 9.0 earthquake, Geophys.J. Int., 190(2), 1152-1168
Yao, H., Shearer, P., Gerstoft, P., 2013. Compressive sensing of frequency-dependent seismic radiation from subduction zone megathrust ruptures. 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 110(12), 4512-4517
Q. Liu, R. van der Hilst, Y. Li, H. Yao, J.-H. Chen, B. Guo, S. Qi, J. Wang, H. Huang, and S.-C. Li,2014. Eastward expans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by crustal flow and strain partitioning across faults, Nature Geoscience, 7(5),361-365
Fang H., Yao, H.*, Zhang H, Huang, YC, van der Hilst R.D., 2015. Direct inversion of surface wave dispersion for three-dimensional shallow crustal structure based on ray tracing: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 Geophys.J. Int.,201, 1251-1263
Fang H#, Zhang H,*Yao H, Allam A, Zigone D, Ben-Zion Y, Thurber C, van der Hilst R D. 2016.A new algorithm for three-dimensional joint inversion of body wave and surfacewave data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Southern California plate boundary region.J. Geophys. Res.,121, 3557-3569,doi:10.1002/2015JB012702.
Yin J.#, Yang H.*, Yao H.*, Wang H,2016. Coseismic radiation and stress drop during the 2015 Mw 8.3 Illapel Chile megathrustearthquake.Geophys. Res. Lett, 43, 1520-1528,,doi:10.1002/2015GL067381.
Yin J.# & Yao H*. 2016. Rupture and Frequency-dependent Seismic Radiation of the 2012 Mw 8.6 Sumatra Strike-slip Earthquake. Geophys. J. Int., 205, 1682-1693.
Feng J.#, Yao H.*, Poli P., Fang L., Wu Y., Zhang P., 2017. Depth variations of 410-km and 660-km discontinuities in eastern North China Craton revealed by ambient noise interferometry. Geophys. Res. Lett., 44(16), 8328-8335
Zhang C.#, Yao H.*, Liu Q., Zhang P., Yuan Y., Feng J., Fang L., 2018.Linear array ambient noise adjoint tomography reveals intense crust-mantle interactions in North China Craton. J. Geophys. Res. 123, DOI: 10.1002/2017JB015019
学术兼职
美国地震学会Charles Richter Award 评审委员会委员(2020年)
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2020.10-)
IUGG-IASPEI 中国委员会副主席(2019-)
中国教育部“地球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2013-2017),委员(2018-);
中国地震局第八届科技委委员(2017-)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editor (2018-)
美国地震学会《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副主编(2014 - 2018),“芦山地震”专辑特邀主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英文版,《地震学报》,《Earth and Planet Physics》等期刊编委
多次担任中国地球科学联合会、中国地球物理年会、美国地球物理年会、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联会、西太平洋地球物理年会专题分会的召集人和会议主持人;
中国和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的项目评审人;
Science,Nature Geosci.,Nature Comm., EPSL,JGR,GRL,GJI,G3,BSSA,Tectonophysics,Survey in Geophysics, PAGEOPH, Earthquake Science,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震学报等二十多个国际国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协会会议论文评审人。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姚华建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4-24
相关话题/地球 中国科技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黄金水
办公电话:个人主页:http://ess.ustc.edu.cn/user/59/科研领域:主要从事地球重力学和地球动力学方面的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重力场反演与重力勘探、地球重力场的表示理论与逼近方法、地球重力场的时空特征与地球物理含义、大地构造与地球动力学、岩石圈与地幔的物性结构与地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24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冷伟
办公电话:邮箱:wleng@ustc.edu.cn个人主页:https://sites.google.com/site/weilenghomepage/个人简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课题&项目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面上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24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毛竹
办公电话:邮箱:zhumao@ustc.edu.cn个人主页:http://HiPreM.ustc.edu.cn科研领域:地球内部物理个人简介主要从事利用实验手段,在地球内部极端高温和高压下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由此获得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解析地球内部圈层形成原因,理解不同圈层间物质的交换以及地球内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24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吴小平
办公电话:邮箱:wxp@ustc.edu.cn个人简介吴小平,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2005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988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应用地球物理系,1988年至1990年工作。1993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应用地球物理系硕士学位,毕业后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24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孙道远
办公电话:邮箱:sdy2014@ustc.edu.cn科研领域:地球深部地震学结构成像;地震波传播理论和计算;其他行星及月球内部结构。个人简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学习经历1995/9-2000/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士2003/8-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24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海江
办公电话:邮箱:zhang11@ustc.edu.cn个人主页:http://earthquake.ustc.edu.cn科研领域:1、发展新的地震定位和地震成像算法.2、发展联合地球物理成像新算法(包括电磁、地震和重力)3、研究断层、火山、俯冲带以及地震活动区域速度结构4、研究油气开发过程诱发的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24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温联星
邮箱:lwen07@ustc.edu.cn个人主页:http://seis.ustc.edu.c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24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吴忠庆
办公电话:邮箱:wuzq10@ustc.edu.cn个人主页:http://staff.ustc.edu.cn/~wuzq10/index.html科研领域:主要从事高温高压材料物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近年来系统的研究了地幔主要成分的状态方程以及温度、压强、相变和铁的自旋转变等因素对矿物热力学、弹性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24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宝善
邮箱:bwgeo@ustc.edu.cn科研领域:1)地球内部精细结构及其随时间变化的研究;2)新型地震观测技术;3)主动震源探测技术。个人简介王宝善1976年生于江苏江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中国地震学会理事;200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24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俊伦
办公电话:邮箱:lijunlun@ustc.edu.cn个人简介李俊伦,1982年出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12月初全职回国工作。2004年及2007年分别获得南京大学本科及硕士学位,2013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物理博士学位。2013年9月至10月在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