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林其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4-24


林其钊教授

姓  名:林其钊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1958年5月
籍  贯:安徽阜阳             

一、联系方式

单  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地  址:合肥市金寨路96号
邮  编:230026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qlin@ustc.edu.cn
主 页:http://combustion.ustc.edu.cn/

二、个人经历
1978年2月—1988年12月:大连理工大学动力系
1982年1月获学士学位
1984年12月获硕士学位
1988年12月获博士学位。
1989年1月—1996年5月:安徽省远洋运输公司
1989年—1992年:工程师
1990年9月:日本京都大学,学术交流
1992年—1996年:科技公司经理,法人代表
1993年—1996年:高级工程师
1995年5月—1996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MBA课程班学习
1996年5月—现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96年5月:副教授
2001年1月:教授
2001年3月:博士生导师
1998年3月:日本国家消防所,学术交流
2002年6月—2003年1月,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高级访问****
2004年9月: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KTH, Sweden),合作研究
2004年10月: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合作研究
2005年6月:日本弘前大学、青森工业综合研究所,学术交流

三、研究方向

1) 无焰燃烧的基础研究。探索新的实现途径、稳定的临界条件与控制措施,研究其反应区结构特征、主要组分的变化历程与污染物排放的控制。
2) 超焓燃烧的机理研究。研究超焓燃烧的化学反应特征,主要组分的变化历程以及污染物控制技术。
3) 无焰燃烧在各种燃烧设备中的应用研究。在工业窑炉、加热炉、小型炉灶、煤气化技术等研究领域,采用具有空间反应特征的无焰燃烧技术,提高系统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
4) 超焓燃烧的应用研究。在固体废弃物的焚烧、低热值固体燃料高温燃烧、超低浓度气体燃料的燃烧、劣质气体或液体燃料的燃烧过程中,采用超焓燃烧的思想提高燃烧强度,达到降低污染物排放和提高燃烧效率的目的。

四、获奖或荣誉

1999年:上海贝尔教学奖二等奖
2000年: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二等奖
2006年:张宗植青年教师奖

五、代表论著


[1]Direct observations of reaction zone structure in shock-induced ignition of methane air mixtur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No.13, Vol.54: 2247-2255, 2009
[2]Flameless Combustion for Hydrogen Containing Fue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xxxx, 2009 ( in press)
[3]Heat transfer analysis of Swiss-roll combustor for ventilation air methane, APEEC, 2009, Wuhan China (IEEE, EI)
[4] 电热破膜激波管及其PLIF测量系统的研制,实验流体力学,No.1,Vol.23: 65-69,2009
[5] 激波诱导甲烷点火化学反应区的可视化实验研究, 科学通报,No.19,Vol.53: 2371-2378, 2008
[6]Structure of Reaction Zone of Normal Temperature Air Flameless Combustion.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A: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No. 4, Vol. 221, 2007, 473-480
[7]Research on an Approach to High Temperature Flameless Combustion Technology of Biomas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Engineering-2007, October 23-27, 2007, Hangzhou, China
[8] 常温空气无焰燃烧在燃煤锅炉煤改气中的应用,热能动力工程,2007,22(3):171-175
[9] 常温空气无焰燃烧中CO生成的研究,热能动力工程,2007,21(6):612-617
[10] 森林火概论,林其钊,舒立福编著,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1] 一种低浓度气态烃的燃烧装置;申请号:4.7;申请日:2007年2月15日
[12] 微转子发动机的三区准维模型燃烧计算研究,内燃机工程,2006,27(2):20-24
[13] 常温空气无焰燃烧中NOX生成的研究,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0):1671-1676
[14] 计算机图形技术在林火蔓延模拟计算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5,17(12),2619-2624

六、研究项目
1)低浓度煤层气的燃烧技术与热能利用,国家863计划课题(2006AA05Z210)
2)安徽省节能减排重大科技问题研究,安徽省软科学重大项目()
3)新型无焰燃烧技术在工业锅炉中的应用,安徽省重点科研计划(**)
4)基于空间反应的粉煤高效气化技术,安徽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 ()
5)Advanced Fuel Cell Technology,国际合作项目(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KTH, Sweden),资助单位: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Research Directorate-General



相关话题/科学 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