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周幸祥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4-21

周幸祥
单位:光学与光学工程系
地址:上海800-204邮政信箱
邮编:230026
电话:+86-
个人主页: http://ooe.ustc.edu.cn/hr18.html
实验室介绍:


个人简历 Personal resume


周幸祥199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学位。2003年于University of Rochester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获博士学位。2007年至今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目前的工作大致可以分为更接近应用和基础研究的两个不同方向:1. 超导电子学器件。研究超导转变边缘感应器(transition-edge sensor, TES)的设计原理,制备工艺,优化方法,及其在高能量分辨率辐射探测领域的应用。运用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如负反馈控制和微电子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如CADENDCE和SPICE,以及器件制备、低温低噪声测量等手段开展仿真和实验研究。2. 量子科学在基础物理研究和新型器件方面的应用。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量子仿真、量子计算、量子相变、基于轨道角动量和涡旋态的光学器件等。着重于理论研究和新颖概念的凝练、发展,也应用基于Python, Matlab, 和其它计算软件的数值仿真,同时和实验小组开展合作实现研究结果的实验演示。合作研究单位包括清华大学微电子所、美国加州大学、意大利国家度量技术研究所等。欢迎有读研深造兴趣的同学与我们联系,寻求可能的学习研究和职业发展机会。近期论文:* "Synthetic-lattice enabled all-optical devices based on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f light," Nature Comm. 8, 16097 (2017).* "Cavity-assisted single-mode and two-mode spin-squeezed states via phase-locked atom-photon coupling," Phys. Rev. Lett. 118, 083604 (2017).* "Dynamically manipulating topological physics and edge modes in a single degenerate optical cavity," Phys. Rev. Lett. 118, 083603 (2017).* "Dynamic phase transitions of a driven Ising chain in a dissipative cavity," Phys. Rev. A 94, 053809 (2016).*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AC-biased TES circuits," IEEE Trans. Appl. Supercond. 25, ** (2015).* "Quantum simulation of 2D topological physics in a 1D array of optical cavities," Nature Comm. 6, 7704 (2015).* "Reduced active area in transition-edge sensors for visible-NIR photon detection: a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data and two-fluid model," IEEE Trans. Appl. Supercond. 25, ** (2015).*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 of nonlocal Ising chain with transverse field in a resonator," Phys. Rev. B 90, 094510 (2014).


研究方向 Research direction


1、超导电子学
2、量子科学



招生信息 Enrollment information


超导转变边缘感应器(TES)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毫米波探测和成像技术,在国防安全、环境监控、天文观测、量子信息、高能物理等领域里有重要应用。在TES的研究中,学生将了解这一前沿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习各种相关的电路和软件知识,通过和实验室其他成员的合作,亲自经历从电路设计、芯片制备,直到样品测试的整个流程,切实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项目涉及到超导电子学和微电子学的核心技能,适合于对电子学、应用物理学和技术研究感兴趣的物理、电子等背景学生。由于研究方向和技术应用结合紧密,培养的学生是国内多个科研单位的紧缺人才,以往毕业生大多已成长为高科技企业、航天部、中电集团等下属院所(实际是大型国企)的技术骨干和部门主管,在职业道路和个人回报等方面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学生在读研期间除了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研技能的训练之外,还要通过对实验室事务的管理和对低年级学生的指导,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并磨练与同事、同行的交流合作技巧。每个研究生在毕业之前,都必须有国际交流经验,如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和国外合作方开展合作课题研究。欢迎有兴趣读研、保研的同学和我们联系,可以在保研、考研之前提供实习机会,以亲自感受实验室的研究内容和科研氛围。


论文专著 The monograph






相关话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