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向阳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4-21

李向阳
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计算机学院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区电三楼 通信地址:安徽省合肥市4号信箱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邮政编码:23002
邮编:230027
电话:
个人主页: http://staff.ustc.edu.cn/~xiangyangli
实验室介绍: http://linke.ustc.edu.cn


个人简历 Personal resume


李向阳,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执行院长。  1990.09-1995.07 清华大学(保送)计算机系本科生    获计算机科学专业、经济管理专业双学位  1995.07-1996.06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硕士研究生  1996.08-1997.08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计算机系硕士、博士研究生  1997.08-2001.01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硕士、博士研究生   2000.08-2015.12 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计算机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2007.05-2008.01 微软亚洲研究院访问教授     2008.06-2008.08 微软亚洲研究院访问教授   2012.05-至今   无锡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物联网技术中心副主任     2014.07-2015.12 清华大学EMC讲席教授     2014.12 当选为计算机协会杰出科学家(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    2015.01 当选为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  2015.12-至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李向阳教授从事无线网络、移动计算、网络安全、社会网络等领域的研究超过 15 年。 自1998 年,共发表期刊论文 130 余篇,会议论文 200 多篇。在 ACM MobiCom, ACM MobiHoc, ACM STOC,ACM Sensys, ACM SODA, USENIX NSDI, IEEE INFOCOM,IEEE ICDCS, IEEE ICNP 等国际 顶级学术会议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 MobiCom 12 篇,MobiHoc 6 篇,STOC 1 篇,Infocom 40 余篇;获最佳论文提名 2 项(Mobicom 2005,Mobicom 2008),最佳论文奖 6 项。在国际顶级学 术期刊 TON,TPDS,TOC,TMC,JSAC 等发表论文 60 余篇。论文被引用近 12000 次,H-index 55。 李向阳教授在多个国际顶级学术会议(MobiCom, MobiHoc,INFOCOM, STOC,ICDCS,AAIM,MASS 等)担任技术程序委员会主席、技术程序委员会委员、大会主席、专题讨论主持人等。担任国 际学术期刊 TPDS,TMC,Networks,Ad Hoc and Sensor Wireless Networks,Computer Communications,Journal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IEEE JSAC Special Issue 等编委,副主编,特邀编委等。部分信息可以在我的老的主页上查询 http://staff.ustc.edu.cn/~xiangyangli/


研究方向 Research direction


1、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
2、网络/数据安全隐私 Privacy and Security
3、数据智能 /数据共享/数据交易



招生信息 Enrollment information


欢迎有志于下面相关领域(智能物联网, 移动与边缘计算, 大数据安全隐私,数据共享与交易, 算法algorithms, 等等)研究, 具有较好物联网,算法设计与分析、或者网络安全背景, 并熟练掌握工程开发技术的同学报考 李向阳 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如果你有意向,请与李向阳教授 (xiangyang.li@gmail.com, or xiangyangli@ustc.edu.cn)联系。 其他相关领域学生(数学系,电子系)也欢迎申请。如果你 不确定你的背景是否适合或者有其他的问题,你可以邮件联系我。The PhD position is highly competitive. We give strong preference to the candidate meeting ALL the following criteria:(1) Self-motivated for strong cutting-edge research;(2) Solid background (with several advanced courses) on algorithms (and mathematics), operating systems, and one of the following areas (network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ata mining, cryptography, or hardware);(3) Industry or research experience on one of the following: wireless networking, mobile computing, big data analytics, security and privacy, cloud computing, embedded system or network programming;(4) Creative, out-of-box think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论文专著 The monograph






相关话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