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陈立桅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4-21

陈立桅
单位: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地址: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若水路398号
邮编:215123
电话:
个人主页: http://sourcedb.sinano.cas.cn/zw/zjrck/200907/t**_**.html
实验室介绍: http://sznamisuo.com/


个人简历 Personal resume


1993年获中国科技大学材料系学士学位;1996年获北京大学化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哈佛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师从Charles M. Lieber教授。 2001-2004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和 IBM T.J. Waston 研究中心联席博士后。2004-2008年任俄亥俄大学化学系tenure track助理教授。2008年12月受聘回国担任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研究员,兼任上海科技大学****与兼职博导,上海大学兼职博导。主持科技部“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中科院先导专项课题等。  从事能源转化与存储研究,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纳米尺寸效应和材料间界面的设计、调控获得高性能的柔性太阳能电池和锂电池。 2014年报导了大面积有机光伏(无ITO)的最高转换效率;制备的高容量软包锂硫电池的循环寿命在中科院内测评中连续两年第一;在国际上原创性地发展了扫描介电力显微术,无接触表征电输运性能;实现器件工作状态下原位表征界面结构对性能的影响。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JACS, Nano Letters, 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2011年发表的Adv. Mater. 论文单篇引用次数已超过1000. 任Nano Research杂志编委。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2011-2014年入选“全球青年科学院”。


研究方向 Research direction


1、纳米材料、界面与器件的原位表征技术
2、高性能柔性光伏材料与器件
3、高性能锂电储能材料与器件



招生信息 Enrollment information


招收物理、化学、或材料背景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1)表界面表征技术,功能化扫描探针成像与测量;(2)柔性薄膜光电器件及其机理表征;(3)锂硫电池、全固态电池材料与器件。要求基础课程知识扎实、同时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本科期间科研经历不是必要条件。联系方式:lwchen2008@sinano.ac.cn研究组网站:http://oil.sinano.ac.cn/


论文专著 The monograph Researcher ID


1)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材料电化学 - 科学通报 - 201912 - DOI:10.1360/TB-2019-0517
2)Ambient Air Stable Ni-rich Layered Oxides Enabled by Hydrophobic Self-Assembled Monolayer -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 201912 - DOI:10.1021/acsami.9b20030
3)Highly Stable Lithium Anode Enabled by Self-Assembled Monolayer of Dihexadecanoalkyl Phosphate - Nano Research. - 201911 - DOI:10.1007/s12274-01
4)Advanced Characterization of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 Electrochemical Energy Reviews - 201911 - DOI:10.1007/s41918-019-00058-y
5)三(三甲基硅烷)亚磷酸酯添加剂改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高电压循环性能 - 无机化学学报 - 201906 - 35(6): 1050-1058(2019)
6)High performance Solid-state Battery with Integrated Cathode and Electrolyte - Acta Phys. -Chim. Sin. - 201905 - 35,1399-1403(2019)
7)Covalent interfacial coupling for hybrid solid-state Li ion conductor -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 201905 - 23, 227-283(2019)
8)Nano-Silicon Loaded Lithium-Carbon Composite Microspheres as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ode - Acta Phys. -Chim. Sin. - 201904 - 35 (12), 1365–1371(2019)



相关话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