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研究生院 免费考研网/2006-05-21

合肥工业大学概况
  
  合肥工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是一所以工为主,理、文、经、管、法、教育、哲学等综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座落于绿色科教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交通便利,通讯快捷。
  
  合肥工业大学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合肥工业大学留下了闪光的足迹,倍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1979年,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合肥工业大学校名。1995年,江泽民、李鹏、李岚清等中央领导同志为合肥工业大学建校五十周年题词。学校经过60年的建设,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让的重要基地。
  
  合肥工业大学占地面积3000亩,共分三个校区,南区(合肥市屯溪路193号),北区(合肥市六安路269号)、翡翠湖校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大学城内)。校舍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22400平方米,藏书146万余册,国内外期刊6800余种,建有先进的电子阅览室。学校设有17个院、部,55个实验室(实验中心)、41个研究所、并设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和国家甲级综合建设设计研究院。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学校还建立了全国高校首家生产力促进中心。
  
  学校现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5个,还有工程硕士、建筑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等4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已达19个;16个专业可以招收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本科专业61个,分布在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哲学等8个学科门类和28个一级学科之中,形成了先进制造技术、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电气电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力学及建筑、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生物机电工程、人文经济管理工程等7个学科群。学校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办学理念,长期服务制造业以及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毕业生受到社会欢迎,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渗透、文理交叉、应用性强、直接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学科特色,思想素质高、敬业精神好、适应岗位快、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质量特色和品位高雅、积极向上、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实践性相统一的校园文化特色。
  
  近年来,合肥工业大学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遵循招生有计划,办学有条件,质量有保证,社会有需求的原则,不断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2000人,研究生4650余人,专业学位研究生1100余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700余人,其中教授200人,博士生导师80余人,副高职称教学科研人员757人,外聘担任学校教授的两院院士和国内外著名学者十余人,****奖励计划特聘和讲座教授3人,并聘请了200余名国内外著名学者兼任学校名誉教授、顾问教授、兼职教授。
  
  合肥工业大学校园环境优美,校园内的古迹名胜斛兵塘、慈功阁绿树掩映,碧波荡漾,更是莘莘学子求知、休憩的好场所。学校利用多种投资方式,加大办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保障了教学、科研和扩大招生的需求。现代化的饮食服务中心、学术活动中心和一幢幢学生公寓拔地而起,显示出合肥工业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勃勃生机,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合肥工业大学不仅是教育中心,而且是科技中心。学校充分发挥为经济建设服务综合配套能力强的科技优势,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坚持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结合,大力加强科研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成果显著,先后承担企业委托开发和技术改造项目2000多项,为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十五以来,学校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2项,授权专利41项,出版著作270部,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科技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了315篇。2001年~2004年,全校科技总经费达5.34亿元,获准各级各类计划项目450项,与企事业单位签定技术合同542项。科技工作的发展对学校学科学位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学校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工作,2000年10月,以学校作为发起人之一的鑫科材料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
  
  学校坚持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教育方针,重视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使我校培养的研究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计算机应用及外语能力强、工作勤恳富于创新等特点,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为了改善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待遇,硕士生除享受普通奖学金外,每月还提供一定的三助津贴。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学术交流活动,已和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的多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扩大了学校的国际影响。
  
  新的世纪,新的辉煌。合肥工业大学将立足安徽,辐射华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追求卓越,自强不息,争创一流。通过不懈努力,到2010年左右,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工科优势明显,应用学科为主,多学科交叉,教学科研并重,国内先进、世界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热烈欢迎有志青年报考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
  
  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生招生说明
  
  一、2006年我校65个硕士学位学科、专业计划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约1800名(含定向、自筹经费和委培生)。其中定向生和委培生在录取过程中,其所在单位要与我校签定《定向或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书》。
  
  二、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历届本科毕业生可报考我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
  
  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获国家大学英语四级等级证书人员,亦可报考我校。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考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报考。
  
  报考MBA的考生必须具有大学本科毕业后三年以上(含三年)工作经验,或者大专毕业后五年以上(含五年)工作经验,或者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并有两年以上(含两年)工作经验。
  
  考生年龄不得超过40周岁。网上报名时间:2005年10月1-31日,现场确认时间:2005年11月10日-14日;考试时间:由教育部统一规定。报名地点:考生所在地招生报名点。
  
  三、已获博士或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可以再次报考为原单位委托培养的硕士生。
  
  四、我校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为4门。各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其中政治理论、外国语的满分值为100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满分值各为150分;复试科目考试形式及具体内容由我校根据各专业的培养要求,结合其他知识和能力的考核决定(复试课程及参考书目见31页)
  
  五、报名必备材料:本人身份证明、学历证书原件(以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者还需交验国家大学英语四级等级证书原件并附复印件)。
  
  六、各类考生在报名时,必须认真填写《考生情况登记表》,写明报考专业代码、名称。请认真填写本人接收准考证的详细通讯地址及联系电话,以便及时联系,同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七、考生必须按目录所列选考业务课科目(不得自行选凑),并将所选科目在有关表格上填写清楚,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必须准确无误,否则后果自负。
  
  八、初试合格后,我校拟录取的学生皆应参加复试。
  
  九、目录中专业名称前有★者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十、招生单位代码:10359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193号
  
  邮编:230009
  
  电话:(0551)2901228
  
  传真:(0551)2904923
  
  E-mail: hgdyjsb@mail.hf.ah.cn
  
  十一、各学院联系电话及联系人
  
  1、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话:0551-2901338-8326传真:0551-2903450沈媛媛
  
  2、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话:0551-2901363传真:0551-2901362翁洁 李辉
  
  3、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电话:0551-2901385传真:0551-2904642曹航 徐静
  
  4、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电话:0551-2901864传真:0551-2904435曹彩萍
  
  5、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电话:0551-2901736传真:0551-2902066刘雪萍 杨树萍
  
  6、化学工程学院电话:0551-2901452传真:0551-2901450邓君和 王华林
  
  7、理学院电话:0551-2901465-8080传真:0551-2901465-8000支庆云 杨依忠
  
  8、人文经济学院电话:0551-2901481传真:0551-2903806谢秀芝 邱国侠 李莹莹
  
  9、管理学院电话:0551-2904987 2901485传真:0551-2904985荣威(MBA)张结魁
  
  10、仪器仪表学院电话:0551-2901513传真:0551-2901508汪萍萍 于连栋
  
  11、建筑与艺术学院电话:0551-2901517传真:0551-2901518胡晓风 徐小燕
  
  12、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电话:0551-2901523传真:0551-2901649王美琴 牛漫兰
  
  13、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电话:0551-2901507传真:0551-2900096彭化慧 钟昔阳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