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静峰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4-24

性别:男学位:博士职务:常务副院长(主持学院工作)所属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社会兼职:E-mail:
个人简介教育背景:
1995年09月―1999年07月合肥工业大学学士学位(建筑工程专业)
1999年09月―2002年03月 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结构工程专业),研究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结构;
2002年03月―2005年07月 同济大学博士学位(结构工程专业),研究钢结构;
2005年09月―2007年10月 清华大学博士后(防灾减灾工程专业),研究组合结构及工程防灾
工作履历:
2005年09月―2007年10月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助理研究员
2007年10月―2011年05月 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8年07月―2008年09月 澳大利亚University of Western Sydney 访问****
2008年09月―2011年05月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工程系副主任
2011年05月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院长助理
2011年06月 合肥工业大学钢结构与组合结构研究所所长
2011年08月―2012年03月 美国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访问****
2012年05月 合肥工业大学教授,黄山青年****(首届)
2012年10月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工程系主任(兼)
2012年12月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2013年06月 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4年08月 安徽省先进钢结构技术与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
2015年06月 安徽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副主任
2016年01月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副院长
社会兼职
国际钢-混凝土组合协会ASSC会员、中国钢结构协会防火与防腐分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分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桥梁钢结构分会理事、安徽省土木建筑协会钢结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土木建筑协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专家、安徽省安全局专家、安徽省非煤矿山行业专家、国际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编委、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评价专家、国家自然基金委同行评议人、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
研究方向先进材料与高性能结构、钢结构与组合结构、工程结构抗震与减振、建筑工业化及装配式结构、空间结构理论及应用、建筑防火与性能化设计
研究领域:
先进材料与高性能结构
钢结构与组合结构
工程结构抗震与减振
建筑工业化及装配式结构
空间结构理论及应用
建筑防火与性能化设计
主持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半刚性节点及框架结构体系抗震机理及设计理论研究,项目负责人

安徽省科技专项资金:住宅产业化及建筑部件智能制造,项目负责人
合肥市重点局科研课题:装配式混凝土高层住宅全过程精细化施工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度):钢结构及组合结构抗震、大跨度空间结构,项目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新型半刚性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的破坏机理和抗震设计对策,项目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框架梁柱端板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
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项目:薄壁钢管混凝土框架梁柱端板连接的破坏机理及抗震设计对策,项目负责人
国家外专局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新型冷弯薄壁管桁架装配式住宅结构技术与研发,项目负责人
中央高校自主创新项目(重点):现代玻璃结构安全性设计理论研究,项目负责人
建设部研究开发项目:冷弯薄壁桁架装配式住宅结构的若干关键技术理论及应用,项目负责人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重点):薄壁钢管混凝土框架梁柱端板连接的抗震性能和破坏机理,项目负责人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端板型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火灾行为与设计方法,项目负责人
工程课题研究项目:
石济客运专线济南黄河公路两用桥的(128m+3x180+128m)刚性悬索加劲连续钢桁梁技术研究, 项目负责人
海事治安监控高耸钢塔架(81.7m)新技术研究, 项目负责人
建筑工业化课题:高层钢结构住宅配套新型装配式内、外墙板技术研究, 项目负责人
建筑工业化课题:建筑产业现代化及相关新技术研究, 项目负责人
建筑工业化课题:钢结构住宅夹芯轻质墙板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负责人
建筑工业化课题:安哥拉钢结构住宅设计研究, 项目负责人
建筑工业化课题:建筑用硅酸盐水泥泡沫混凝土轻质条板墙板研究, 项目负责人
建筑工业化课题:大跨度空间及复杂钢结构研发及技术研究, 项目负责人
蚌埠市博物馆钢结构监测及振动舒适度技术研究, 项目负责人
合肥铁路枢纽南环线工程钢桁梁柔性拱南淝河特大桥和经开区特大桥架设钢结构设计,项目负责人
合肥铁路枢纽南环线工程柔性拱架设关键技术,项目负责人
马鞍山长江大桥右汊斜拉桥拱塔模型试验研究,项目负责人
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Ⅱ标段登录大厅钢结构施工监测,项目负责人.
池州体育馆异形钢结构关键技术,项目负责人
山东胶州体育馆项目钢结构关键技术,项目负责人
大型钢结构天线塔架技术,项目负责人
钢管桁架结构理论及施工技术,项目负责人
杨凌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屈曲约束支撑试验检验, 项目负责人
主编参编国家或行业标准:
安徽省地方标准《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系列图集》, 主编;
安徽省地方标准《钢管桁架结构技术规程》DB34/T 5002-2014, 主编;
安徽省地方标准《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34/T 1262-2010, 主编;
安徽省地方标准《屈曲约束支撑结构技术规程》, 主编;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技术规程》, 参编人;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高性能钢结构设计规程》, 参编人;
安徽省地方标准《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DB34/T 5001-2014, 参编人;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端板型半刚性连接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260:2009,参编人;
上海市地方标准《薄壁管桁轻钢建筑技术规程》DBJ/CT045-2008,参编人;
辽宁省地方标准《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21/T1746-2009,参编人
参加科研项目国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钢管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应用关键问题的系列研究,项目参与人
国家****科学基金项目:多高层钢结构及钢结构抗火设计理论研究,项目参与人
获得奖励情况合肥工业大学同泽优秀园丁奖三等奖(2015年)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4年,排名第6)
2014年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自然科学类)三等奖(2014年,排名第3)
山东建设技术创新奖一等奖2014年,排名第3
合肥工业大学优秀青年标兵2014年
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3年,排名第8
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二等奖2013年,排名第1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
淮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2年,排名第2)
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二等奖2012年,排名第2
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1年,排名第2
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0年,排名第2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2010年,排名第2
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三等奖2010年,排名第1
合肥工业大学三育人先进工作者2010年
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9年,排名第3)
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奖2008年
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奖2007年
发表科研论文著作教材:
肖亚明、王静峰主编《钢结构设计》卓越工程师教材(安徽省规划教材),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
王静峰、肖亚明主编《钢结构基本原理》卓越工程师教材(安徽省规划教材),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
王静峰等主编, 结构抗震.减震新技术与设计方法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王静峰主编《钢结构毕业设计指导与范例》,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王静峰、王波编著《钢结构设计与实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王静峰主编《组合结构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杨卫忠、刘伟、王静峰主编《建筑结构CAD》,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王静峰主编《钢结构课程指导与设计范例》,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李国强、石文龙、王静峰著《半刚性连接钢框架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期刊论文:
Wang Bo,Wang Jingfeng王静峰, Gong Xudong, Liu Bingkang.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circular CFST frames with ALC walls under cyclic loading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 2014, 141:1-14 通讯作者
Wang Jingfeng王静峰, Zhang Lin, B.F.Spencer. Seismic response of extended end plate joints to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3, 49:876-892
Wang Jingfeng王静峰, B.F.Spencer.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behavior of blind bolted moment connection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13, 82:33-47
Fang Mingji, Wang Jingfeng王静峰, Li Guoqiang. Shaking table test of steel frame with ALC external wall panel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13, 80:278-286.
Wang Jingfeng王静峰, Guo Shui-Ping. Structural performance of blind bolted end plate joints to concrete-filled thin-wa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Thin-Walled Structures, 2012; 60:54-68.
Wang Jingfeng王静峰, Chen Xinyi, Shen Jay. Performance of CFTST columns to steel beam joints with blind bolts under cyclic loading. Thin-Walled Structures, 2012; 60:69-84.
Wang Jingfeng王静峰, Chen Liping.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extended end plate joints to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12; 79:56-70.
Hou Hetao, Qiu Canxing, Wang Jingfeng王静峰, Guoqiang Li.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sandwich composite panel infilled steel frames. Journal of Advanced Steel Construction,2012,83:226-241.
Wang Jing-Feng王静峰, Han Lin-Hai, Uy Brian. Hysteretic behaviour of flush end plate joints to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09; 658-9:1644-1663.
Wang Jing-Feng王静峰, Han Lin-Hai, Uy Brian. Behaviour of flush end plate joints to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09; 654:925-939.
Wang Jing-Feng王静峰, Li Guo-Qiang. A practical design method for semi-rigid composite frames under vertical load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08; 642:176-189.
Wang Jing-Feng王静峰, Li Guo-Qiang. Testing of semi-rigid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frames subjected to vertical load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07; 298:1903-1916.
Wang Jing-Feng王静峰, Li Guo-Qiang. Stability analysis of semi-rigid composite frames.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2007; 72:119-133.
Wang J F王静峰, Han L H. Seismic behaviour of semi-rigid joints to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9; 400-402:693-699.
Wang Jingfeng王静峰, LI Guoqiang. Simplified beam design for semi-rigid composite frames at the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135: 20-28.
Wang Jingfeng王静峰, Li Guoqiang. Bending and rotational behaviour of semi-rigid composite beams.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 China, 2008; 22: 116-122.
王静峰, 谷加攀, 胡益磊, 王波, 蒋志. 端板型钢管混凝土半刚性组合节点拟动力试验.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4:57-63.
王波,王静峰,李响等. 填充ALC墙板钢管混凝土框架抗震试验与数值模拟.土木工程学报,2014,47S2:1-5.
王静峰, 龚旭东, 姜涛. 负弯矩作用下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端板连接节点的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土木工程学报, 473;52-61,2014
胡波, 柳炳康, 王静峰. 基于小波变换的再生混凝土框架试验破坏过程分析,土木工程学报2014, 476:34-42.
王静峰, 龚旭东, 姜涛, 李国强. 钢管混凝土柱与组合梁端板连接的抗震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2013,4611:44-53.
王静峰, 李响, 龚旭东, 王波. 带轻质墙板钢管混凝土框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2013; s1:172-177.
王静峰, 胡益磊, 龚旭东. 带楼板冷弯薄壁钢管混凝土组合节点的滞回性能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13;34 s1:73-79.
王波, 王静峰, 王晓倩, 龚旭东, 完海鹰.带ALC墙板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13;34 s1:147-153.
胡波, 柳炳康, 王静峰. 基于结构频响函数的再生混凝土框架地震作用损伤评估, 建筑结构学报, 2013,349:57-65.
王静峰, 余波, 朱旭峰. 足尺冷弯薄壁钢管桁架组合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13; 2:78-87
王静峰, 张琳, 戴阳. 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框架梁柱端板连接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12;4511: 13-21.
王静峰,丁伟伟. 钢管混凝土柱T形件抗震性能试验及数值模拟.土木工程学报,2012; 45s1:85-89.
王静峰, 张琳. 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框架外伸端板连接节点的滞回性能.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44s1:190-194.
侯和涛, 邱灿星, 李国强, 王静峰. 带节能复合墙板钢框架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工程力学, 212; 299:177-184.
王静峰, 陈馨怡,戴阳,沈万玉. 薄壁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端板连接的抗震性能.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1;43sup2:1-5.
王静峰, 郭水平,陈莉萍. 带肋薄壁钢管混凝土框架梁柱端板连接节点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 2011;328:69-78.
王静峰, 韩林海, 郭水平. 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框架端板节点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建筑结构学报, 2010; Sup2: 219-224
王静峰, 郭水平. 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平端板连接性能.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21:145-148.
王静峰, 李国强. 有侧移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的稳定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14: 126-130.
陈适才, 任爱珠, 王静峰, 陆新征. 钢筋混凝土楼板火灾反应数值计算模型.工程力学, 2008; 253:107-112.
王静峰, 李国强. 半连续组合梁抗弯和转动性能.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473:313-318.
李国强, 刘清平, 王静峰. 水平荷载作用下足尺半刚性连接组合梁框架试验.土木工程学报, 2007; 4012: 8-16.
王静峰,韩林海. 高温下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的弯矩-转角特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472-475.
王静峰, 李国强. 有侧移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柱的有效长度系数.工程力学,2007; 243:112-122.
王静峰, 李国强. 竖向荷载下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工程力学, 2007; 2412: 59-64.
王静峰, 李国强, 刘清平. 竖向荷载下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梁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建筑结构学报, 2006; 6: 16-24.
李国强, 王静峰, 刘清平. 竖向荷载作用下足尺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 2006; 397: 43-51.









相关话题/土木 合肥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