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范之国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4-24

个人信息

姓 名
范之国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9.09
最终学位
博士

毕业学校
合肥工业大学



从事专业
信号与信息处理
职务


所属院系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所在部门
通信与信息研究所
职称
教授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
**

E-mail
fzghfut@163.com,fzg@hfut.edu.cn

办公地址
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翡翠科教楼B1905

邮编
230601

简历

范之国,男,1979年09月,安徽省霍山县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02年毕业于辽宁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7月参加工作,在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至今,其中,2007年、2011年分别获合肥工业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仿生偏振光导航、偏振光学探测、及其智能信息处理的理论研究与相关应用技术研发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军工863项目2项,装备预研教育部联合基金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目;作为技术负责人,承担国防973项目、军工863重点项目、民口863项目等,获授权发明专利21项,国防发明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国内偏振光导航领域首部学术专著。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1.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
2.光电信息获取、处理及其应用技术
3.仿生偏振光导航、偏振光学探测
主要承担的科研项目:
[1]大气偏振模式的罗盘特征解析与建模方法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016.01-2019.12,范之国(负责人).
[2]仿生偏振光自主定位导航传感器及系统研究,2016.10-2018.09,装备预研教育部联合基金,范之国(负责人).
[3]仿生**导航技术研究(2015AA****), 2015.07-2016.6,军工863项目,范之国(负责人).
[4]基于大气偏振模式特征感知的导航方法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2012.01-2014.12,范之国(负责人).
[5]**空间目标**探测技术研究(2012AA****),2012.07-2013.6,军工863项目,范之国(负责人).
[6]仿生大气偏振信息感知方法与获取技术研究(**Q41),安徽省自然基金项目(**Q41),2011.01-2012.12,范之国(负责人).
[7]GSM-TD双网业务分流自动评估优化系统(13-11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安徽分公司委托项目,2012.11-2013.10,范之国(负责人).
[8]基于大气**的空中**探测基础问题研究(6****),国防973项目,2011.01-2012.12,范之国(技术负责人)
[9]**研究平台及典型**应用的技术验证(2013AA****),军工863重点项目,2013.07-2016.06,范之国(技术负责人).
[10]仿沙蚁偏振光导航与定位技术研究(2009AA12Z309),国家863项目,2009.01-2010.12,范之国(技术负责人).
教学工作

主讲本科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偏振信息技术与应用》、《认知实习》
主讲研究生课程《信息处理新技术》
获奖情况

[1] 2020年第六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安徽省金奖(冠军),全国三等奖
[2] 2020年第十二届挑战杯创业大赛安徽省金奖,全国二等奖
主要论著

学术专著:
[1]高隽,范之国.仿生偏振光导航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授权发明专利:
[1]范之国,王子谦,金海红,孙洁,高隽.一种基于中性线特征的中性点识别方法[P].中国专利:ZL20**.5, 2016.08.
[2]范之国,王子谦,金海红,孙洁,高隽.一种基于偏振度椭圆拟合的中性点识别方法[P].中国专利:ZL9.X, 2016.08.
[3]范之国,李逸博,高隽,王昕,王波.独立通道偏振导航信息检测传感器[P].中国专利:ZL1.3, 2015.08.
[4]高隽,王昕,范之国,王波,李逸博.利用大气***导航的方向角获取方法[P].中国GF专利:ZL2013****.3, 2015.10.
[5]高隽,徐少罕,范之国,高永,王子谦,徐敬一,张忠顺.静态目标多光谱***装置[P].中国GF专利:ZL2013****.4, 2014.11.
[6]高隽,范之国,高丽娟,张旭东,吴国松,高欣健.基于Snapshot的***导航方法[P].中国GF专利:ZL2011****.X, 2014.09.
[7]高隽,范之国,王昕,田柳,高丽娟,王波,王子谦.基于大气偏振模式空间特征的三轴姿态获取方法[P].中国专利:ZL1.7, 2014.06.
[8]高隽,胡良海,高丽娟,范之国,张旭东,田柳,叶子瑞.基于路径积分的空间导航方法[P].中国专利:ZL3.3, 2013.04.
[9]高隽,范之国,田柳,吴良海,高丽娟.利用天空偏振模式计算导航方向角的方法[P].中国专利:ZL6.6, 2012.07.
[10]高隽,范之国,张旭东,杨姜伟,王苗欣,胡翊.全天域大气偏振模式检测传感器及检测信号处理方法[P].中国专利:ZL2.7, 2011.08.
[11]高隽,范之国,范宁生,崔帅,王苗欣,田柳.大气偏振模式多维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P].中国专利:ZL8.0, 2011.06.
[12]高隽,范之国,崔帅,胡翊,范宁生,潘登凯.分布式大气偏振模式检测系统及系统控制方法[P].中国专利:ZL9.6, 2011.06.
[13]高隽,范之国,吴良海,崔帅,潘登凯.全自动大气偏振模式图像获取系统及系统控制方式[P].中国专利:ZL1.3, 2011.05.
[14]高隽,范之国,胡翊,潘登凯,范宁生.四通道大气偏振信息检测传感器信号处理与补偿方法[P].中国专利:ZL3.4, 2010,10.
[15]高隽,范之国,潘登凯,吴良海,杨姜伟.平面四通道大气偏振信息检测传感器[P].中国专利:ZL5.3, 2010.09.
[16]高隽,范之国,魏靖敏,钱乐乐.大气偏振模式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P].中国专利:ZL7.4, 2009.06.
学术论文:
[1]Lianghai Wu, Jun Gao, Zhiguo Fan, Jun Zhang. Measurements ofskylight polarization: a case study inurban region withhigh-loading aerosol[J]. APPLIED OPTICS, 2015, 54(4): B256-B265.
[2]李逸博,高隽,王昕,范之国*.独立通道偏振罗盘信息检测方法及传感器设计[J].光电工程,2015, 42(7): 12-18.
[3]徐敬一,高隽,张阳阳,范之国*.光在不同浓度介质中散射传输的偏振特性分析[J].电子学报,2015, 43(8): 1604-1609.
[4]怀宇,范之国*,孙洁,吴良海,徐少罕.三通棱镜同时偏振测量系统的标定[J].光电工程,2015, 42(11): 18-24.
[5]于洋,范之国*,徐少罕,高隽.圆偏振光的后向散射旋性反转特性分析[J].中国激光,2015, 42(11): **.
[6]王昕,高隽,范之国*.Empirical corroboration of an earlier theoretical resolution tothe UV paradox of insect polarized skylight orientation[J].Naturwissenschaften, 2014, 101(2): 95-103.
[7]王昕,高隽,范之国*,王波,李逸博.偏振光导航测角歧义性问题的解决方法[J].电子学报,2014, 42(11): 2184-2190.
[8]王子谦,张旭东,金海红,范之国*.基于MonteCarlo方法的混浊大气偏振模式全天域建模[J].中国激光,2014, 41(10): 219-227.
[9]王子谦,范之国*,金海红,张旭东.基于大气偏振模式全局特征的中性点识别方法[J].光学学报,2014 (7): 1-11.
[10]张忠顺,高隽,吴良海,范之国*.全天域偏振模式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J].光电工程,2014, 41(8): 33-39.
[11]王波,高隽,范之国,王昕.基于沙蚁POL-神经元模型的航向角处理方法.光电工程,2013, 40(10): 28-34.
[12]胡良梅,高丽娟,范之国,陈子民,张阳阳.仿沙蚁神经处理机制的偏振光导航方法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3, 27(8): 703-708.
[13]田柳,高隽,范之国,吴克伟,高丽娟.基于大气偏振模式分布规律的导航方向角计算方法[J].电子学报,电子学报,2012, 40(1): 141-145.
[14]田柳,高隽,范之国,王昕.基于大气偏振模式对称性检测的航向角获取方法[J].信号处理,2012, 27(11): 1701-1705.
[15]范之国,高隽,田柳,范宁生.The one-dimensional scanning atmospheric polarization patterninformation detection method using for bionics polarized-lightnavigation[C]. CPGPS 2010 Technical Forum on Satellite Navigationand Positioning, August 18-20, 2010, 632-636, Shanghai, China.










相关话题/合肥工业大学 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