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百所高校之一。学校位于国家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
历史沿革: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是2003年在物理系的基础上单独组建的。物理系创建于1928年,1958年学校在合肥重建以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毕业研究生80多人,本专科毕业生4300余人,成人教育大专毕业生1000多人。
在原物理系的基础上先后生长出电子系(现有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和自动化系(现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3个本科专业),这两个系现已合并成立了电子工程学院。安徽大学交通分校(现更名为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最初也是挂靠在物理系而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
专业设置:学院下设3个系和1个教学部:物理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和基础物理教学部。现有5个本科专业:物理学、应用物理学、材料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在校本科生900人;有5个硕士点:理论物理、光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在校硕士研究生75人;有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点(另外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博士点有物理系的一个研究方向—激光技术与光波导理论)。现有两个省级重点学科:理论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
学院将申报物理电子学、凝聚态物理两个硕士点以及光学、理论物理和材料学三个博士点。
师资力量: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2人。其中教授19人(4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含高级实验师等)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十几人。绝大部分青年教师都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有10位教授享受国务院 “政府特殊津贴”,拥有2名安徽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3名安徽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7名安徽省中青年骨干教师,8名安徽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
学生教育: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主干课程建设,狠抓学风系风建设,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八十年代初,先后有4名本科生通过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主持的CUSPEA考试赴美国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目前学院毕业生中有100多人在国外留学或工作。近年来平均每年有50%左右的本科生考取硕士研究生,考研录取率多年来一直居全校之冠,且多为名牌院校和科研院所所录取;80%以上硕士生考取博士生。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好评。近年来,毕业生分配一次签约率均在95%以上,其中50%以上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作。
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学院现有6个教研室,有光纤、磁学两个研究室以及安徽大学磁性材料研究开发中心。建有普通物理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多媒体演示实验室、光波导实验室、计算物理实验室、光电子专业实验室、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室、材料物理专业实验室、理论物理工作站(计算机房)和结构物理与新型材料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72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近2000万元。 “九五”“十五”期间,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九五”“十五”攻关课题、省科委重点课题和省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近80项科研项目,获科研经费达500万元;有15项成果获省级奖励,1项成果获联合国科技开发署科技创新奖;有3项教学成果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近五年来出版专(编)著7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被SCI、EI 收录的论文100多篇。
学术交流: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与美、英、意、日、澳等国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近五年来先后有10余名教师出国访问、讲学、进修、攻读学位、参加科研合作和学术会议,邀请了6位国外学者来校任教、讲学,成功举办了6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已与日本琦玉工业大学联合培养了5届理论物理专业及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并与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培养了博士研究生,现正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国家天文台、高能物理研究所以及日本琦玉工业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院有多名教授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的兼职教授或客座研究员,有十几名教授在国家或省级学会、研究会担任理事、秘书长、理事长等领导职务,有1名教授担任省政府咨询委员会特约咨询员。学院是安徽省物理学会、安徽省仪器仪表学会的挂靠单位。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