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明博士生导师简介
李家明,男,1964年8月出生,博士,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博士点博士生导师,安徽中医药大学药物化学硕士点导师。现任安徽中医药大学药物化学系主任,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药物化学研究所执行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中药有效成分筛选及的结构修饰与改造。
1.主要社会兼职情况
兼任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注册审评专家,安徽省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盟安徽省科教委员会委员,《安徽中医学院学报》编委,《安徽医药》杂志审稿专家。
2.近5年来主持科研项目情况
(1)、活性化合物的设计、合成研究,合肥医工医药有限公司合作研究项目,经费60万元,研究时间2014.10-2018.12。
(2)、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子课题---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合成研究(2012ZX09401066),经费30万元,研究时间2012.9-2016.9。
(3)、新型水杨酰芳胺类抗肿瘤药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筛选(1208085MH128),安徽省自然基金项目,经费5万元,研究时间2012.7~2014.12。
(4)、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合肥医工医药有限公司合作研究项目,经费30万元,研究时间2011.10-2014.10。
(5)、N-(4-胍丁基)丁香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KJ2010A206),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经费7.5万元,研究时间2010.1~2012.12。
(6)、以丹皮酚为先导物的抗癫痫药物研究(201006),康缘中医药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经费6万元,研究时间2010.12-2012.12。
(7)、抗血小板聚集新药---川阿格雷的候选药物研究(2009ZX09103-123),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总经费150万元,研究时间2009.1-2012.4,主持人曹于平。李家明列研究人员第1位,承担药物设计及制备工艺研究(到位经费15万元)。
3.近年来发表有代表性学术论文、专著或教材(限10篇)
(1)、Minhua Hu, Wenfeng Ye, Jiaming Li*, et al.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salicylanilide derivatives as potential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 [J]. Chem. Biol. Drug. Des, 2015, 85: 280-289.
(2)、谢 迪, 张恩立, 李家明*, 等. 川芎嗪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J]. 药学学报, 2015, 50(3): 326-330. (Medline).
(3)、王杰, 许勤龙, 李家明*, 等. 1,2-苯并噻嗪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J]. 有机化学, 2014, 34, 2040-2046. (SCI).
(4)、袁明, 李家明*, 何广卫, 等. 丙戊酸水杨酰胺酯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J]. 药学学报, 2013, 48(6): 874-880. (Medline).
(5)、王杰, 邬皓, 李家明*, 等. 水杨酰芳胺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 有机化学, 2013, 33, 1026-1031. (SCI).
(6)、Jian Y-J, Sun G-J, Li J-M*, et al. A practical method to stereospecifically synthesize trans-stilbene derivatives[J]. Chin. J. Chem. 2011, 29: 1423-1428. (SCI).
(7)、钟国琛,彭家志,李家明*,等. 益母草碱类似物设计、合成及其Na+/H+交换器-1 抑制活性[J]. 有机化学,2011,31(9): 1445-1451. (SCI).
(8)、李家明*, 何勇, 周鹏, 等. 阿魏酰胍丁胺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Na+/H+交换器-1 抑制活性[J]. 药学学报, 2011, 46 (8): 936-941.(Medline).
(9)、 李家明*, 赵永海, 钟国琛, 等. 阿魏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J]. 药学学报, 2011, 46(3): 305-310. (Medline).
(10)、李家明*, 赵永海, 马逢时, 等. 川芎嗪芳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有机化学, 2008, 28(9): 1578-1583.(SCI).
(11)、许军、严琳主编,李家明等副主编《药物化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北京,2014年8月出版.
(12)、戴敏,吕雄文主编;李家明等副主编《新药研究与开发》,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北京,2012,9出版。
4.近年来获厅级以上奖励情况
(1)、2012年/安徽省教学成果二奖/“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排名第1.
(2)、2013年/安徽省级教学名师。
5.指导研究生情况
2005年担任药物化学硕士点导师,12名研究生顺利毕业。现正指导7名研究生。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