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22
本学科导师组成员:王键、边玉麟(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键,男,1956年11月生,安徽歙县人,硕士,教授,安徽中医学院副院长。现任国家人事部科技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与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养生康复与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同时受聘担任国家核心期刊《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及《中国中医药学刊》编委。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安徽省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
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5年被评为首届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并获银奖。1996年被遴选为安徽省高校首批学科带头人。1997年被遴选确定为安徽省首批跨世纪学科与技术带头人。1999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自1995年起担任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被北京中医药大学聘为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已培养硕士研究生9人,博士研究生4人。
主要方向:从事中医药教学、科研、临床工作近三十年。早期致力于中医体质理论的系统探讨,其后专注于新安医学文献的系统整理。近年则以中医治法作用机理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科研方向,重点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辨治规律及其有效方药的筛选与作用机制。
主要成果:近十年中,已发表独撰和第一作者论文40余篇,其中国家重点期刊论文16篇。编著出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科研设计与统计学》等中医学术著作、教材15部。其中主编著作3部、副主编著作、教材6部。主持完成中医药教育与科研项目8项,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研究(著作类)二等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项。在益气活血治法及其中药新药脑络欣通的系列研究中取得积极进展,已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初步阐明了脑缺血中细胞凋亡的多元调节及其有效方药的保护机制,为提高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提供了系列的病理学和药效学理论依据。在临床研究中,以治疗内科疑难病证为主,运用新安医学经验,治疗高血压、心肌炎、冠心病、脑缺血及中风后遗症等疾病,初步总结出临床辨治规律,并取得显著疗效。
目前工作:目前正致力于中医益气活血法及其有效方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分别主持国家中药新药研发基金资助项目1项,国家中医药基础科研项目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
边玉麟,女,医学硕士,教授,1945年生,1983年于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院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1983年分配到安徽中医学院工作,历任内经及中医基础教研室主任。
讲授《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养生康复学》的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三千余课时。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6项,有“强直性脊柱炎辨证论治规律之研究”、“汉方医学古籍丛书整理研究”、“疏解温胆汤治疗抑郁症的现代药理研究”等。出版主编或合编医学专著8部,有《中西医结合男科学》、《实用伤科辞典》、《明清十八家名医医案》等。发表学术论文22篇,有“论虚邪”、“温胆汤作用机理浅探”、“《伤寒论》恶风恶寒症状辨析”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①中医藏象研究,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以及各种辨证纲领和方法之间的物质基础,最终都要落实到藏象学说主体中来,一切疾病,从中医学角度来论其本质,都是藏腑发生了一系列病理变化。因此,从藏象角度入手研究,就为筛选疑难杂症的有效方剂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藏象的角度来研制疑难杂症、多发病的专病专方十分有意义。目前正在进行的是胆的藏象实验研究,课题有“疏解温胆汤治疗抑郁症的现代药理研究”,下一步拟进行胆主疏泄与胆汁排泄相关性实验研究和胆汁排泄与神经系统相关性实验研究,已发表相关论文四篇。②《内经》临床研究,探讨《内经》理论对临床医学的指导作用。理顺《内经》与临床医学源与流的脉络,通过收集、分析古今运用《内经》理论的大量临床案例,突出《内经》理论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此研究最终形成《内经》临床研究专著,目前已收集资料30万字,完成初稿10万字,发表相关论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