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章力干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4-26





章力干


性别:

专业名称:
农业资源与环境

研究方向:
植物营养与生态

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务:


办公电话:


办公传真:


E-mail:
zhliganahau.edu.cn

实验室主页:


通讯地址:
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邮政编码:
230036




1987年7月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原安徽农学院)土壤与农业化学专业,同年留校任教。1989年和1992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圈物质循环重点开放实验室研修,并从事实验室开放基金研究。1993年评聘为讲师。1994年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生物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1998年竞聘为植物营养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农业大学民盟副主委。
2020年受聘中国农业科学院盐碱土改良生态实验站客座教授;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微量元素及肥料产学研创新联盟理事。安徽省农业产业体系绿色节本岗位专家;安徽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专家组专家;安徽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专家委员会专家。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理事。


 主讲课程与教学研究
主讲本科生课程:《植物营养学》《土壤肥料学》《无土栽培学》《肥料加工与制造》《农业环境质量与农产品安全》《农业环境学》《生态规划》。
主讲研究生课程:《高级植物营养学》《农业资源利用技术》《农业资源利用案例分析》《新型肥料研发与加工工艺》。
教学研究:《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质量评估标准体系研究》(2017jyxm1295),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主持。
获安徽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和安徽农业大学教学竞赛三等奖。


 主要研究领域
1.新型肥料研发与水肥一体化技术;
2.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土壤生态修复;
3.养分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


 科研情况
01.《氨基酸增效剂及新型增效复混肥料应用效应评价》(2016YDF**-3),“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主持,在研;
02.《作物秸秆直接还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集成与示范》(2018YFD**-03),“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主持,在研;
03.《系列功能土壤调理剂研发与应用》(kj**),环保专项资金委托项目,主持,在研;
04.《秸秆生物质灰制备土壤重金属修复材料关键技术研发》(201903b**),国祯生态科技公司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委托项目,主持,在研;
05.《茶园有机替代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研发与应用》(qmZC2019C003-2),祁门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国家果蔬茶化肥替代委托项目,主持,在研;
06.《新型有机水溶肥产品研制》(GY-AND-001),中信格义循环经济有限公司合作项目,主持,已结题;
07.《选铁尾矿制备土壤调理剂研发及其效应评价》(JRSKY201701),鑫日盛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项目,主持,已结题;
08.《茶园水肥一体化技术与茶树专用水溶肥研发》,贵州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项目,主持,已结题;
09.《作物专用海藻酸磷铵新产品施用技术与效应》(kj**),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委托项目,主持,已结题;
10.《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农田承载力与种养循环模式构建》(2012BAD14B13-3-02),“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专题任务,主持,已结题;
11.《地力提升与作物绿色增产技术模式示范与推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主持,已结题;
12.《中盐红四方缓释肥料特性研究》(FY-QTHT**),中盐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项目,主持,已结题;
13.《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示范与推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主持,已结题;
14.《重金属污染土壤专用修复剂研制与应用》GXHBTRXF2011-01-04,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合作项目,主持,已结题;
15.《加硫尿素特性及其环境效应研究》,安徽省教育厅自然基金项目,主持,已结题;
16.《加硫尿素研制及农业应用研究》,中国石化合作项目,主持,已结题;
17.《罗布泊硫酸钾镁作物效应研究》,安徽徽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项目,主持,已结题;
18.《茶园有机氮素运筹与化肥减施增效关键技术研究》(1804a**)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参加,负责茶树养分高效利用技术产品研发,在研;
19.《猪场废弃物绿色转化与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1804g**),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参加,负责猪粪绿色肥料化技术和系列专用肥料配方研制,在研;
20.《中国农大-司尔特公司测土配方作物施肥研究》,司尔特股份公司合作项目,参加,负责水稻、玉米专用肥配方研制,已结题;
21.《安徽省农业中的硫与硫肥应用研究》,TSI国际合作项目资助,参加,负责缓释氮硫复合肥配方研制与效应评价,已结题;
22.《安徽省经济作物/中药材钾素平衡施肥研究》,PPI/PPIC/IPNI国际合作项目资助,参加,负责经作专用肥配方研制,已结题;
23.《经济缓释型BB肥创制与应用》,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参加,负责配方与加工工艺研究,已结题;
24.《沿淮中低产田地力提升和作物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2009BADA6B04-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参加,负责水肥耦合与秸秆腐解技术与产品研发,已结题;
25.《秸秆全量还田与化肥正位深施技术研究与应用》,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参加,负责秸秆促腐技术与施肥配方制定,已结题;
26.《水稻高产土壤培育与养分管理示范与推广》,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参加,负责专用配方研制,已结题;
27.《香樟树黄化诊断与修护技术》,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委托项目,主持,已结题;
28.《城市行道树黄化诊断及其防治》,合肥市园林局委托项目,参加,负责土壤障碍因子诊断与修护技术,已结题。


 获奖情况
1.《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快腐与养分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2019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R1
2.《有机矿化技术及其系列产品的研发与应用》,2016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R4;
3.《农业中硫与硫肥推广应用研究》,2005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R3;
4.《新型加硫尿素产品开发及其应用研究》,2007年中石化科技进步三等奖;R5
5.《稀土施用对土壤作物体系环境效应研究》,2000年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R1;
6.《典型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行为与安全性评价》,2006年安徽省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奖,R2;
7.《缓释型配方肥》《沿淮小麦抗灾与高产同步技术》等省级认证科技成果9项。
8. 主编《霍山县生态规划》和《黄山区生态规划》,获安徽省发改委县.区生态规划二等奖。


 论文论著
【1】程 林,章力干*,张国漪,齐永波,郜红建,疏 晴,张富源,朱 荣,蒋 东.氨基酸增值尿素对水稻苗期生长及根际微生物菌群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1, 27(1): 35–44.
【2】葛明慧,章力干*,齐永波,张国漪,蒋东,程林.复合氨基酸增效剂与尿素配施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土壤氮素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6):1673-6257.
【3】蒋东,章力干*,齐永波,朱荣,程林,疏晴,张富源,郜红建.增效复合肥减氮施用对稻田水氮素流失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0,39(6): 1342-1350.
【4】Ligan Zhang*, Xi Chen, Yujun Xu, Mengcan Jin, Xinxin Ye, Hongjian Gao, Wenying Chu,Jingdong Mao & Michael L. Thompson.Soil labile organic carbon fractions and soil enzyme activities after 10 years of continuous fertilization and wheat residue incorporation,
Scientific Reports | (2020) 10:11318 |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0-68163-3
【5】Ligan Zhang * , Chen Zhang , Buyun Du, Bingxin Lu , Dongmei Zhou , Jing Zhou* . Effects of node restriction on cadmium accumulation in eight Chinese wheat (Triticum turgidum) cultivar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0.138358.
【6】刘 博, 雒沛文, 齐永波,张国漪,黄界颍,梁越敢,章力干*.氨基酸增效磷肥对黄褐土磷有效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4):269 -272, doi:10. 15889/jissn. 1002 -1302.2019.04.061
【7】Jieying Huang, Zixuan Yu, Hongjian Gao, Xiaoming Yan, Jiang Chang,Chengming Wang, Jingwei Hu, Ligan Zhang*.Chemical struc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nimal manures and composts during composting and assessment of maturity indices. PLOS ONE, June 12, 2017.
【8】Yue-gan Liang ,Xiu-juan Li ,Jin Zhang ,Ligan Zhang* ,Beijiu Cheng* .Effect of microscale ZVI/magnetite on methane produc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during anaerobic digestion of diluted pig manure. Environ Sci Pollut Res.29 March 2017 DOI 10.1007/s11356-017-8832-9.
【9】于子旋,杨静静,王语嫣,章力干*,常江,郜红建,孙叶笛.畜禽粪便堆肥的理化腐熟指标及其红外光谱【J】.应用生态学报,2016,(06):2015-2023.
【10】谷健云,崔键,周静,黄界颍,徐磊,陶志慧,章力干*.生物质灰渣等对红壤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6,(02):258-265.
【11】孙叶笛,孙啸天,魏亚,王语嫣,章力干*,常江,郜红建.包膜缓释肥料养分释放特性评价及快速测定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6,(01):128-133.
【12】陶志慧,章力干*,崔键,周静,徐磊,谷健云.生物质电厂灰等材料对红壤酸度和养分的改良效应【J】.土壤通报,2015,(04):899-904.
【13】胡承霖,姚大年,章力干,钱晓华,郭颖林.安徽沿淮淮北小麦抗灾与高产同步技术研究与应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4,(05):717-724.
【14】产圣,马友华,章力干.新型加硫尿素在油料作物中施用效果研究【J】.大氮肥,2013,(01):1-6+10.
【15】潘俊峰,万开元,陈防,程传鹏,谷健云,章力干*.施肥模式对砂姜黑土区土壤种子库影响的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2,(06):1024-1030.
【16】张丽娟,常江,蒋丽娜,徐姗,章力干.砂姜黑土玉米秸秆有机碳的矿化特征【J】.中国农业科学,2011,(17):3575-3583.
【17】周可金,章力干,张俊霞,马成泽.种植密度和氮磷钾肥对药用菊花的产量及光合效率的影响【J】.土壤,2010,(04):579-583.
【18】产圣,朱四九,马友华,章力干.新型加硫尿素产品的开发【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9,(08):1-5.
【19】杨晓虎,章力干,张祥明,郭熙盛,武际.安徽中籼稻实地养分管理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01):149-154.
【20】周可金,雷红灵,肖文娜,章力干.供硫水平对花生叶片硫素含量与形态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06):1154-1159.
【21】梁丽芹,章力干*,周可金,马成泽,杨晓虎.硫和白云石对皖中黄褐土铅形态分布的影响【J】.土壤,2007,(06):919-923.
【22】李敏,章力干*,胡正义.元素硫在水稻根际氧化特征及其对水稻吸收铁锰磷硫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03):426-431.
【23】陈祖义,刘 玉,程 薇,章力干,李辉信,王元兴.稀土元素147Pm、141Ce、147Nd 的环境毒理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 2002 ,18(4) :52 - 55.
【24】陈祖义,章力干.3种水生蔬菜对稀土元素钷的吸收与富集【J】.农村生态环境,2001,(01):40-43.
【25】陈祖义,刘玉,程薇,章力干,李辉信,王元兴.稀土元素(147Pm, 141Ce, 147Nd)的环境毒理及其安全性评价【J】.中国核科技报告,2000,CNIC-01499.
【26】陈祖义,章力干,程薇. 稀土元素钷(~(147)Pm)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附性能【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9,(04):114-115.
【27】陈祖义,程薇,章力干.稀土元素钷(~(147)Pm)在水生食物链中的生物富集研究【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8,(S6):45-46.
【28】竺伟民,张继榛,章力干,陈祖义.稀土在土壤中运移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1996,(04):54-59.
【29】章力干,张继榛,竺伟民,葛承文.淮北土壤有效硫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农学通报,1999,(03):16-18.
【30】张继棒,竺伟民,章力干,褚海燕,刘诚,李孔浩.安徽省土壤有效硫现状研究【J】.土壤通报,1996,(05):222-225.
【31】章力干,竺伟民,张继榛,陈祖义.同位素示踪法测定稀土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和扩散【J】.中国稀土学报,1996,(03):249-253.
【32】章力干,胡正义,陆翠珍,竺伟民.土壤中可溶态稀土总量的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J】.土壤通报,1994,(03):138-139+125.






相关话题/安徽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