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6
姓名:周元琳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4年3月
职称:教授
学院:文学院
研究方向:
周元琳,女,汉族,教授,硕士生导师,1964年3月出身于安徽省庐江县顺岗乡六岗村
教育经历
1971年2月——1979年7月,安徽庐江顺岗乡六岗小学读小学初中;
1979年9月——1981年7月,安徽庐江县裴岗中学读高中;
1981年9月——1985年7月,安徽师大读本科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1年9月——1994年7月,安徽师大读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0年8月——2001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访问学习;
2006年7月——8月,在北京语言大学接受对外汉语教学能力培训并结业。
工作经历
1985年7月——1991年8月,安徽芜湖师专中文系,助教,教授“现代汉语”课程。
1992年9月——1994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留学生部,兼职教师。
1994年7月——2000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讲授中文等专业的“现代汉语”、“言语交际学”和留学生的“汉语精读”“汉语口语”等课程;兼任《学语文》杂志编辑两年;其间,获得国家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
2000年6月——2006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为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讲授“现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研究”“汉语方言学”“方言调查和研究” “现代汉语词汇学”等课程;其间:
2002年3月——2004年8月,受教育部委派赴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任教;
2003年3月,被评为安徽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研究领域和研究经历
主要研究领域:现代汉语词汇、语法,汉语方言,对外汉语教学。
主要研究经历:
主持下列科研项目:
1995—1997年,安徽师范大学青年研究项目:初级阶段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
1997—1999年,完成安徽省教育厅社科基金研究项目:江淮官话庐江方言语法研究
2005—2008年,安徽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江淮官话与北部吴语语法比较研究
学术会议和学术访问:
1986—2006年,共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30多次,宣读论文20余篇。
2000年8月——2001年8月,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做高级访问学者。
2002年6月,应邀访问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东方语言研究所并做学术演讲。
参加学术团体:
中国语言学会、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中国方言学会和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员,安徽省语言学会理事。
论文(第一作者)
(1)江淮官话庐江方言中的“得V”结构 《中国语文》,2006年第1期,3000字;
(2)动物文化词语褒贬色彩的文化心理成因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2期,约8000字;
(3)汉语“狗”族语汇的贬义及其语用失误 《修辞学习》,2006年第3期,
约6000字;
(4)交际口语的自然得体“八面诀” 《学语文》,2006年第3期,约3000字;
(5)罗马尼亚汉语教学调查研究报告 《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6年第2期,5,000字;
(6)安徽庐江方言音系 《方言》, 2001年第3期,近30,000字;
(7)“马晨竹妈妈” 《语文建设》, 2000年第10期,2000字;
(8)安徽庐江方言中的虚词“之” 《方言》,2000年第2 期,约6000字;
(9)汉语世界,“人”气正旺 《语文建设》, 2000年第5期,3000字;
(10)前缀“老”和“老”缀词语义色彩探微 《安徽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0年第3期,约7000字
(11)“一点儿”的语法功能和语用特征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1999年第5期,约7000字;
(12)“规范”之中的不规范 《学语文》,1999年第3期,约5000字;
(13)祈使句式“V着点儿!”对动词的句法、语义和语用选择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3期,约8000字;
(14)言语交际中的不良体姿 《学语文》,1998年第3期,4000字;
(15)历史性原则,描写性方法 《语文建设》,1993年第8期,3000字;
(16)“敬辞”不敬 《学语文》1992年第3期,约4000字 ;
著作(合著)
(1)《语法 修辞 逻辑》(合著) 1998年5月 安徽大学出版社;
(2)《庐江县志 方言》 1995年5月 文献出版社;
(3)《字正腔圆,能说会道——普通话口语交际》(合著)2006年7月 人民教育出版社
(4)《芜湖市志 方言》(合著) 2009年12月即出 中国方志出版社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